項羽本紀贊

項羽本紀贊朗讀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爲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徵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譯文:  太史公說:我從周生那裏聽說,「舜的眼睛大概是雙瞳孔」,又聽說項羽亦是雙瞳孔。項羽也是雙瞳人。項羽難道是舜的後代麼?爲什麼他崛起得這樣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亂的時候,陳涉首先發難反秦,一時間英雄豪傑紛紛起來,互相爭奪天下的人數也數不清。但是項羽並沒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權位,只不過奮起於民間,三年的時間,就發展到率領五國諸侯一舉滅秦,並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賞王侯,政令都由項羽頒佈,自號爲「霸王」。雖然霸王之位並未維持到底,但近古以來未曾有過這樣的人物。 等到項羽放棄關中,懷戀故鄉楚地,流放義帝而自立爲王,此時再抱怨王侯們背叛自己,那就很難了。自己誇耀功勞,獨逞個人的私慾,而不效法古人,認爲霸王的業績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統治好天下,結果僅僅五年的時光,就使得他的國家滅亡了。直到身死東城,他還沒有覺悟,不肯責備自己,這顯然是錯誤的。而且還藉口說「是上天要滅亡我,並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這難道不是很荒謬嗎?

注釋:  項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省宿遷縣西)人。秦二世時,陳涉首先發難,項羽跟從叔父項梁起義兵,大破秦軍,率領五國諸侯入關滅秦,分封王侯,自稱「西楚霸王」。後爲劉邦所敗,困於垓下,在烏江自殺。本紀:《史記》的一種體例。按照年代先後,敘述歷代帝王政跡。項羽雖沒有完成帝業,但在秦亡以後漢興以前的過渡階段中,項羽實際上支配當時的政局,也代表當時的政權。正如本文所說,「政由羽出,號爲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贊:文章最後的論贊部分。這裏是作者在敘事之後,以作者的口氣寫的議論、總結及補充的文字。本文選自《史記·項羽本紀》。太史公:司馬遷自稱。周生:漢時的儒生,姓周,事蹟不詳。舜:虞舜,我國上古時代的帝王。蓋:原來。重瞳子:一個眼珠裏有兩個瞳孔,古人認爲這是神異的人物。苗裔:後代子孫。暴:急驟;突然。?「豈……邪?何……也?」句: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難道……嗎?爲什麼……呢?」「豈」同「何」前後呼應,表示猜測的疑問句。夫:用在句首,表示闡發議論的語氣。陳涉:名勝,字涉,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人,他同吳廣首先起兵反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首難:首先起來造反。蜂起:比喻如蜂擁而起,極言其多。勝:盡;全部。非有尺寸:謂沒有一尺一寸的土地。隴畝:田野。這裏指民間。將:率領。五諸侯:指齊、趙、韓、魏、燕(yān)。項羽屬楚,合爲六國起義軍隊。近古:當時是指春秋戰國以來的時代。也:用在句末,表示堅決的語氣。背關懷楚:謂放棄關中形勝之地,懷念楚國,東歸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義帝:楚懷王孫,名心。難矣:意思是說,在這種種錯誤措施之下,想成功是很困難的。矣,用在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矜:誇耀。功伐:功勳。奮:逞弄。謂:以爲。力徵:武力徵伐。經營:整頓,統治。東城:在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南。寤:通「悟」。乃:卻,反。引:援引。這裏有藉口、推託的意思。天亡我:天要滅亡我。「豈不……哉」: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難道不……嗎!」反詰句,用否定來表示肯定的語氣。

項羽本紀贊注音

   ㄊㄞˋ ㄕˇ ㄍㄨㄥ ㄩㄝ : ㄨˊ ㄨㄣˊ ㄓ ㄓㄡ ㄕㄥ ㄩㄝ :「 ㄕㄨㄣˋ ㄇㄨˋ ㄍㄞˋ ㄔㄨㄥˊ ㄊㄨㄥˊ ㄗ˙ 。」 ㄧㄡˋ ㄨㄣˊ ㄒㄧㄤˋ ㄩˇ ㄧˋ ㄔㄨㄥˊ ㄊㄨㄥˊ ㄗ˙ 。 ㄩˇ ㄑㄧˇ ㄑㄧˊ ㄇㄧㄠˊ ㄧˋ ㄒㄧㄝˊ ? ㄏㄜˊ ㄒㄧㄥ ㄓ ㄅㄠˋ ㄧㄝˇ ? ㄈㄨ ㄑㄧㄣˊ ㄕ ㄑㄧˊ ㄓㄥˋ , ㄔㄣˊ ㄕㄜˋ ㄕㄡˇ ㄋㄢˊ , ㄏㄠˊ ㄐㄧㄝˊ ㄈㄥ ㄑㄧˇ , ㄒㄧㄤ ㄩˇ ㄅㄧㄥˋ ㄓㄥ , ㄅㄨˋ ㄎㄜˇ ㄕㄥ ㄕㄨˇ 。 ㄖㄢˊ ㄩˇ ㄈㄟ ㄧㄡˇ ㄔˇ ㄘㄨㄣˋ , ㄔㄥˊ ㄕˋ ㄑㄧˇ ㄌㄨㄥˇ ㄇㄨˇ ㄓ ㄓㄨㄥ , ㄙㄢ ㄋㄧㄢˊ , ㄙㄨㄟˋ ㄐㄧㄤ ㄨˇ ㄓㄨ ㄏㄡˊ ㄇㄧㄝˋ ㄑㄧㄣˊ , ㄈㄣ ㄌㄧㄝˋ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ㄦˊ ㄈㄥ ㄨㄤˊ ㄏㄡˊ , ㄓㄥˋ ㄧㄡˊ ㄩˇ ㄔㄨ , ㄏㄠˋ 爲 ㄅㄚˋ ㄨㄤˊ , ㄨㄟˋ ㄙㄨㄟ ㄅㄨˊ ㄓㄨㄥ , ㄐㄧㄣˋ ㄍㄨˇ ㄧˇ ㄌㄞˊ , ㄨㄟˋ ㄔㄤˊ ㄧㄡˇ ㄧㄝˇ 。 ㄐㄧˊ ㄩˇ ㄅㄟˋ ㄍㄨㄢ ㄏㄨㄞˊ ㄔㄨˇ , ㄈㄤˋ ㄓㄨˊ ㄧˋ ㄉㄧˋ ㄦˊ ㄗˋ ㄌㄧˋ , ㄩㄢˋ ㄨㄤˊ ㄏㄡˊ ㄆㄢˋ ㄐㄧˇ , ㄋㄢˊ ㄧˇ 。 ㄗˋ ㄐㄧㄣ ㄍㄨㄥ ㄈㄚˊ , ㄈㄣˋ ㄑㄧˊ ㄙ ㄓˋ , ㄦˊ ㄅㄨˋ ㄕ ㄍㄨˇ , ㄨㄟˋ ㄅㄚˋ ㄨㄤˊ ㄓ ㄧㄝˋ , ㄩˋ ㄧˇ ㄌㄧˋ ㄓㄥ ㄐㄧㄥ ㄧㄥˊ ㄊㄧㄢ ㄒㄧㄚˋ , ㄨˇ ㄋㄧㄢˊ , ㄗㄨˊ ㄨㄤˊ ㄑㄧˊ ㄍㄨㄛˊ , ㄕㄣ ㄙˇ ㄉㄨㄥ ㄔㄥˊ , ㄕㄤˋ ㄅㄨˋ ㄐㄩㄝˊ ㄨˋ , ㄦˊ ㄅㄨˋ ㄗˋ ㄗㄜˊ , ㄍㄨㄛˋ ㄧˇ 。 ㄋㄞˇ ㄧㄣˇ 「 ㄊㄧㄢ ㄨㄤˊ ㄨㄛˇ , ㄈㄟ ㄩㄥˋ ㄅㄧㄥ ㄓ ㄗㄨㄟˋ ㄧㄝˇ 」, ㄑㄧˇ ㄅㄨˋ ㄇㄧㄡˋ ㄗㄞ !

項羽本紀贊釋義

譯文

  太史公說:我從周生那裏聽說,「舜的眼睛大概是雙瞳孔」,又聽說項羽亦是雙瞳孔。項羽也是雙瞳人。項羽難道是舜的後代麼?爲什麼他崛起得這樣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亂的時候,陳涉首先發難反秦,一時間英雄豪傑紛紛起來,互相爭奪天下的人數也數不清。但是項羽並沒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權位,只不過奮起於民間,三年的時間,就發展到率領五國諸侯一舉滅秦,並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賞王侯,政令都由項羽頒佈,自號爲「霸王」。雖然霸王之位並未維持到底,但近古以來未曾有過這樣的人物。 等到項羽放棄關中,懷戀故鄉楚地,流放義帝而自立爲王,此時再抱怨王侯們背叛自己,那就很難了。自己誇耀功勞,獨逞個人的私慾,而不效法古人,認爲霸王的業績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統治好天下,結果僅僅五年的時光,就使得他的國家滅亡了。直到身死東城,他還沒有覺悟,不肯責備自己,這顯然是錯誤的。而且還藉口說「是上天要滅亡我,並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這難道不是很荒謬嗎?

註釋

項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省宿遷縣西)人。秦二世時,陳涉首先發難,項羽跟從叔父項梁起義兵,大破秦軍,率領五國諸侯入關滅秦,分封王侯,自稱「西楚霸王」。後爲劉邦所敗,困於垓下,在烏江自殺。本紀:《史記》的一種體例。按照年代先後,敘述歷代帝王政跡。項羽雖沒有完成帝業,但在秦亡以後漢興以前的過渡階段中,項羽實際上支配當時的政局,也代表當時的政權。正如本文所說,「政由羽出,號爲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贊:文章最後的論贊部分。這裏是作者在敘事之後,以作者的口氣寫的議論、總結及補充的文字。本文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太史公:司馬遷自稱。周生:漢時的儒生,姓周,事蹟不詳。舜:虞舜,我國上古時代的帝王。蓋:原來。重瞳子(瞳tóng):一個眼珠裏有兩個瞳孔,古人認爲這是神異的人物。

苗裔(-yì):後代子孫。暴:急驟;突然。?「豈……邪?何……也?」句: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難道……嗎?爲什麼……呢?」「豈」同「何」前後呼應,表示猜測的疑問句。

夫:用在句首,表示闡發議論的語氣。陳涉:名勝,字涉,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人,他同吳廣首先起兵反秦,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首難(-nàn):首先起來造反。蜂起:比喻如蜂擁而起,極言其多。勝(shēng):盡;全部。

非有尺寸:謂沒有一尺一寸的土地。隴畝:田野。這裏指民間。將:率領。五諸侯:指齊、趙、韓、魏、燕(yān)。項羽屬楚,合爲六國起義軍隊。近古:當時是指春秋戰國以來的時代。也:用在句末,表示堅決的語氣。

背關懷楚:謂放棄關中形勝之地,懷念楚國,東歸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義帝:楚懷王孫,名心。公元前208年,項梁立心爲楚懷王。公元前206年,項羽尊他爲義帝,後來又把他放逐到長沙,並暗地派人把他殺了。難矣:意思是說,在這種種錯誤措施之下,想成功是很困難的。矣,用在句末,表示感嘆的語氣。

矜(jīn):誇耀。功伐:功勳。 奮:逞弄。謂:以爲。力徵:武力徵伐。經營:整頓,統治。東城:在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南。寤:通「悟」。

乃:卻,反。引:援引。這裏有藉口、推託的意思。天亡我:天要滅亡我。這兩句是項羽自殺前說的話。「豈不……哉」: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難道不……嗎!」反詰句,用否定來表示肯定的語氣。

項羽本紀贊賞析

  《項羽本紀》爲《史記》的名篇,項羽是司馬遷重點刻畫的歷史人物之一。這篇讚語作爲《項羽本紀》的結尾,用極爲簡潔的文字,對項羽的一生作了歷史的總結,頗具權威性。項羽乃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爲此這篇讚語也就從傳奇處入手:虞舜和項羽本來沒有血緣關係,然而兩個人都是雙瞳孔,司馬遷以兩個人在相貌上的這種共同特徵,將項羽和虞舜聯繫起來,從而提出自己的疑問:難道項羽是虞舜的後代嗎?這就更突出了項羽這個人物的神祕色彩。

  在論述項羽的光輝業績時,司馬遷強調了他創業的艱難,同時又突出了他發跡的迅速,以及他在歷史上的顯要地位。秦末羣雄蜂起,逐鹿天下;而項羽本無尺寸之地,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裏,成爲天下霸主,政由已出,是數百年未曾出現過的英雄人物。儘管項羽未能履踐天子之位,可司馬遷還是將他列入專爲帝王設計的「本紀」之中。在司馬遷看來:項羽順應了歷史潮流,抓住了機遇,同時又具備了傑出的才能。項羽僅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滅秦稱霸的大業;然而僅僅過了五年,他便敗在劉邦的手下。司馬遷從兩個方面指出項羽失敗的原因:一爲他殺義帝而自立,結果衆叛親離;二爲奮其私智而不效法古代。司馬遷論述項羽失敗的原因有一定的正確性,但不全面。筆者認爲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失民心。得民心者的天下。項羽勇猛過人卻生性殘暴,不聽謀士范增的建議,一錯再錯,最終衆叛親離。哪怕重回江東,也不能捲土重來。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爲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爲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司馬遷朗讀
()

猜你喜歡

不用鐮鋤鏟鑊鍬,無須掘割捆抬挑。

一丘田有幾遺穗,五合米需千折腰。

俯仰雍容君逸少,屈伸艱拙僕曹交。

才因拾得抬身起,忽見身邊又一條。

()

打窗落葉聲蕭瑟。寒氣燈前逼。病來詩思已無聊。添得這般情景、助魂銷。

霜鴻陣陣飛何急。豈有愁難說。一番疏雨一番風。知否有人憔悴、小樓中。

()

紛紛儒墨互攻排,此事吾嘗體認來。

一向嵩山面空壁,一於驪岫撥殘灰。

賢如顏閔今亡矣,古有彭聃安在哉。

歲晚雪中逢族子,退之至此未忘骸。

()

海上從戎罷,嵩陽佐縣初。故人皆羨去,吾祖舊曾居。
地古多生藥,溪靈不聚魚。唯應尋隱者,閒寺講仙書。

()

波光不讓琉璃淨,嵐翠常如帷幄浮。數日幽探清興足,明朝去賞塞垣秋。

()

此是河清宴。覺朝來、薰風滿入,生綃團扇。太守愁眉才一展,且喜街頭米賤。且莫管、官租難辦。繞砌苔錢無限數,更蓮池、雨過珠零亂。盡買得,凌波面。家山樂事真堪羨。記年時、荔支新熟,荷筒齊勸。底事來尋蕉鹿夢,贏得乾忙似箭。笑富貴、都如郵傳。做了豐年還百姓,便蓴鱸、歸興催張翰。看卿等,上霄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