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君山

題君山朗讀

曾於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

譯文:曾經在世外見到麻姑,聽說君山古時候本無。

注釋:君山: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洞庭山,山勢奇秀,景色旖旎。於:一作「遊」。方外: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環境。麻姑:神話中仙女名。聞說,聽說。

元是崑崙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

譯文:原是崑崙山頂一塊石,颶風吹來落入洞庭湖。

注釋:元:原來,原本。一作「雲」。崑崙:山名,綿亙在今新疆、西藏和青海,在古代傳說中是神仙遨遊的地方。海風:颶風。海,古代稱塞外湖泊亦曰「海」。落:落到。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裏洞庭」之稱。

題君山注音

ㄘㄥˊ ㄩˊ ㄈㄤ ㄨㄞˋ ㄐㄧㄢˋ ㄇㄚˊ ㄍㄨ , ㄨㄣˊ ㄕㄨㄛ ㄐㄩㄣ ㄕㄢ ㄗˋ ㄍㄨˇ ㄨˊ 。

ㄩㄢˊ ㄕˋ ㄎㄨㄣ ㄌㄨㄣˊ ㄕㄢ ㄉㄧㄥˇ ㄕˊ , ㄏㄞˇ ㄈㄥ ㄔㄨㄟ ㄌㄨㄛˋ ㄉㄨㄥˋ ㄊㄧㄥˊ ㄏㄨˊ 。

題君山釋義

譯文

曾經在世外見到麻姑,聽說君山古時候本無。

原是崑崙山頂一塊石,颶風吹來落入洞庭湖。

註釋

君山: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洞庭山,山勢奇秀,景色旖旎。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君山……湘君之所遊處,故曰君山矣。」

於:一作「遊」。方外: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環境。《楚辭·遠遊》:「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麻姑:神話中仙女名。傳說東漢桓帝 時曾應仙人王遠(字方平)召,降於蔡經家,爲一美麗女子,年可十八九歲,手纖長似鳥瓜。蔡經見之,心中唸曰:「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方平知經心中所念,使人鞭之,且曰:「麻姑,神人也,汝何思謂爪可以爬背耶?」麻姑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爲桑田。」又能擲米成珠,爲種種變化之術。事見晉葛洪《神仙傳》。

「聞說」句:一作「說道君山此本無」。聞說,聽說。唐孟浩然《洛中訪袁拾遺不遇》詩:「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元:原來,原本。一作「雲」。崑崙:山名,綿亙在今新疆、西藏和青海,在古代傳說中是神仙遨遊的地方。

海風:颶風。海,古代稱塞外湖泊亦曰「海」。落:落到。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中國第二大淡水湖,素有「八百裏洞庭」之稱。湘、資、沅、澧四水匯流於此,在嶽陽縣城陵磯入長江。

參考資料:

1、張國舉.唐詩精華註譯評.長春:長春出版社,2010:776-777

題君山創作背景

  此詩一般認爲是方乾的作品,但也有詩集註爲「一作程賀詩」。方幹集中有《早發洞庭》一詩,說明方幹曾遊覽過洞庭湖。這首《題君山》當是方幹遊洞庭時所作。其具體創作時間不詳。

題君山賞析

  洞庭湖中的君山,由於美麗的湖光山色與動人的神話傳說,激發過許多詩人的想象,寫下許多美麗篇章,如「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裏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雍陶《題君山》)等等,這些爲人傳誦的名句,巧比妙喻,盡態極妍,異曲同工。方幹這首《題君山》寫法上全屬別一路數,他採用了「遊仙」的格局。

  「曾於方外見麻姑」,就像訴說一個神話。詩人告訴讀者,他曾神遊八極之表,奇遇仙女麻姑。這個突兀的開頭似乎有些離題,令人不知它與君山有什麼關係。其實它已包含有一種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單單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據《神仙外傳》,麻姑雖然看上去「年可十八九」,卻是三見滄海變作桑田,所以她知道的新鮮事兒不少。

  「聞說君山自古無」,這就是麻姑對詩人提到的一件新鮮事。次句與首句的起承之間,在情節上有一個跳躍,那就是詩人向麻姑打聽君山的來歷。人世之謎有很多,詩人單問這個,也值得玩味。那煙波浩渺的八百裏瓊田之中,兀立着這樣一座玲瓏的君山。詩人泛舟湖面,「四顧凝無地,中流忽有山」(許棠《過君山》),這個發現,使他驚喜不已;同時又感到這奇特的君山,必有一個不同尋常的來歷,從而困惑不已。詩人大約就是帶着這個問題去方外求教的。詩中雖然無一字正面實寫君山的形色,完全從虛處落筆,閒中着色,卻傳達出了君山給人的奇異感受。「君山自古無」,這一說法既出人意表,很新鮮,又證實了人們的揣想。寫「自古無」,是爲引出「何以有」。詩人不一下子說出山的來歷,似乎是故弄玄虛,這種效果猶如是古代演義裏的「且聽下回分解」。

  不說則已,一說驚人:原來君山是崑崙頂上的一塊靈石,被巨大的海風吹落洞庭的。崑崙山,在古代傳說中是神仙遨遊的地方,上有瑤池閬苑,而且有很多美玉。古人常用「昆岡片玉」來形容世上罕有的珍奇。傳說崑崙山是神仙遨遊之所,上有瑤池閬苑,而且有很多美玉。詩中把「君山」設想爲「崑崙山頂石」,用意正在於此。「海風吹落」一句,想象奇瑰。詩人在《題寶林寺禪者壁》中寫道:「臺殿漸多山更重,卻令飛去即應難。」題下自注:「山名飛來峯。」這首作品中的想象也受到了「飛來峯」一類傳說的影響。

  全詩運用奇特想象,從題外落筆,神化君山來歷,間接表現出君山的奇美。這就是所謂「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司空圖《詩品》)。

方幹

方幹(809—888)字雄飛,號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長律詩,清潤小巧,且多警句。其詩有的反映社會動亂,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發懷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懷。文德元年(888年),方幹客死會稽,歸葬桐江。門人相與論德,諡曰「玄英先生」,並蒐集他的遺詩370餘篇,編成《方幹詩集》傳世。《全唐詩》編有方幹詩6卷348篇。宋景佑年間,范仲淹守睦州,繪方幹像於嚴陵祠配享。 ...

方幹朗讀
()

猜你喜歡

仁壽生辰節,君王進玉卮。壽棚兼壽表,留待北還時。

()

親老復嬰孩,吾生自可哀。

無田得歸去,有俸是嗟來。

直道雖已矣,壯心猶在哉。

端居寡儔侶,懷抱向誰開。

()

僕伕促嚴駕,曉發鑾輿先。避彼雞鳴道,迂迴由東山。

山險歷層疊,路狹經萬盤。下山入地底,登高上雲端。

俯視蹴飛鳥,仰望捫蒼天。谷崖莽無路,下馬相攀緣。

崎嶇幾回轉,猶在數裏間。旌旗蔽雲日,劍戟森林巒。

憩陰摘山果,㪺壑漱清泉。試看荷戈士,飛走輕飆旋。

邊關雖迢遞,大道亦便便。既違澹臺志,驅馳固宜然。

悠悠日將夕,始及見平川。未知足力倦,飛騎得前奔。

疾風覺後隨,倏忽達軍門。故人喜我至,尊酌且相歡。

願言勵雅操,戮力奉至尊。但願師奏凱,辛苦馬足論。

()

虎帳銅壺夜氣清,羽林十萬靜無聲。單於冬入殘三輔,漢上秋成縶九營。

勿慮衛青終失寵,無勞賈詡更談兵。吳山楚水年餘別,殘角空階盡月明。

()

院深人寂寂。怯細雨朝寒,睡濃無力。臨軒一聲笛。

甚驚心難定,玉階孤立。蜂翻蝶集,便迷了歸途應憶。

想人間薄倖春風,肯爲百花無色。

難覓。籠煙疑粉,掩月摧妝,舊蹤還失。青苔雪積。倚欄畔,總狼藉。

恐枝頭寒重,子規啼血,早把冰容染溼。待黃昏,銀燭擎時,探春消息。

()

完山有鳴鳥,其聲一何哀。死別徒已矣,生離當告誰。

聖人出應期,玉燭耀九垓。三殤無怨苛,四表罔不諧。

爾行獨何之,萬裏觸炎埃。五嶺表異服,更邈天一涯。

毒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