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哲,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後遊萊陽,入遊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後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爲真人、抱一無爲普化真君等。 ...
馬鈺。 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哲,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後遊萊陽,入遊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後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爲真人、抱一無爲普化真君等。
宋平江府吳江人,字和父,一字仲甫,號雪林。不樂仕進,居於吳興三匯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詩,有《剪綃集》等。 ...
李龏。 宋平江府吳江人,字和父,一字仲甫,號雪林。不樂仕進,居於吳興三匯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詩,有《剪綃集》等。
(1112—1170)咸陽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應武舉,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學道,改名,字知明,號重陽子。倜儻尚義,不拘小節,好屬文,才思敏捷。學道後往來終南山一帶,曾在終南縣南鑿穴而居。後至山東崳山全真庵。所創教派名全真道。馬丹陽、丘長春、王玉陽、郝廣陵、譚處端皆其弟子。 ...
王哲。 (1112—1170)咸陽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應武舉,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學道,改名,字知明,號重陽子。倜儻尚義,不拘小節,好屬文,才思敏捷。學道後往來終南山一帶,曾在終南縣南鑿穴而居。後至山東崳山全真庵。所創教派名全真道。馬丹陽、丘長春、王玉陽、郝廣陵、譚處端皆其弟子。
段克己弟。兩人同爲(1230)。克己中舉,無意仕途,終日縱酒自娛。成己及第,授宜陽主簿。金亡,成己與兄避居龍門山(今山西河津黃河邊)。克己歿後,自龍門山徙居晉寧北郭,閉門讀書,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詔徵爲平陽府儒學提舉,堅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
段成己。 段克己弟。兩人同爲(1230)。克己中舉,無意仕途,終日縱酒自娛。成己及第,授宜陽主簿。金亡,成己與兄避居龍門山(今山西河津黃河邊)。克己歿後,自龍門山徙居晉寧北郭,閉門讀書,近四十年。元世祖忽必烈降詔徵爲平陽府儒學提舉,堅拒不赴。至元十六年卒,年八十一。
楊奐,又名知章,字煥然,乾州奉天人。生於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於元憲宗五年,年七十歲。早喪母,哀毀如成人。金末,嘗作萬言策,指陳時病;欲上不果。元初,隱居爲教授,學者稱爲紫陽先生。耶律楚材薦爲河南廉訪使,約束一以簡易。在官十年請老。卒,諡文憲。奐著作很多,有還山前集八十一卷,後集二十卷,(元史作還山集六十卷,元好問作奐神道碑則稱一百二十卷)近鑑三十卷,韓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硯纂八卷,北見記三卷,正統紀六十卷等,傳於世。 ...
楊奐。 楊奐,又名知章,字煥然,乾州奉天人。生於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於元憲宗五年,年七十歲。早喪母,哀毀如成人。金末,嘗作萬言策,指陳時病;欲上不果。元初,隱居爲教授,學者稱爲紫陽先生。耶律楚材薦爲河南廉訪使,約束一以簡易。在官十年請老。卒,諡文憲。奐著作很多,有還山前集八十一卷,後集二十卷,(元史作還山集六十卷,元好問作奐神道碑則稱一百二十卷)近鑑三十卷,韓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硯纂八卷,北見記三卷,正統紀六十卷等,傳於世。
(1142—1217)金寧海東牟(今山東乳山)人,道士,字玉陽,號全陽子,一說號華陽子。從王重陽學道,修真於昆崳山煙霞洞。人稱「跌腳仙人」。章宗承安中,曾被召見。元世祖時贈玉陽體元廣度真人。 ...
王處一。 (1142—1217)金寧海東牟(今山東乳山)人,道士,字玉陽,號全陽子,一說號華陽子。從王重陽學道,修真於昆崳山煙霞洞。人稱「跌腳仙人」。章宗承安中,曾被召見。元世祖時贈玉陽體元廣度真人。
(?—1211)真定人,字德卿。年二十四進士擢第。調南和主簿。有異政。拜監察御史。以詩得罪,廢謫十餘年。起爲隆州都軍,以邊功召爲三司官。大安三年,權行六部員外郎,從完顏承裕軍御蒙古。易州陷落時死難。 ...
周昂。 (?—1211)真定人,字德卿。年二十四進士擢第。調南和主簿。有異政。拜監察御史。以詩得罪,廢謫十餘年。起爲隆州都軍,以邊功召爲三司官。大安三年,權行六部員外郎,從完顏承裕軍御蒙古。易州陷落時死難。
劉迎(?—1180)金代詩人、詞人,字無黨,號無諍居士。東萊(今山東萊州)人。曾爲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薦書對策爲當時第一,次年登進士第,授豳王府記室,改任太子司經,頗受金世宗第二子顯宗允恭的親重。大定二十年「從駕涼陘」,因病去世。 ...
劉迎。 劉迎(?—1180)金代詩人、詞人,字無黨,號無諍居士。東萊(今山東萊州)人。曾爲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薦書對策爲當時第一,次年登進士第,授豳王府記室,改任太子司經,頗受金世宗第二子顯宗允恭的親重。大定二十年「從駕涼陘」,因病去世。
定襄人,字宜之,一名宜祿,號愚軒居士。幼舉童子科。後調鞏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詩名。南渡後,往來洛西山中。 ...
趙元。 定襄人,字宜之,一名宜祿,號愚軒居士。幼舉童子科。後調鞏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詩名。南渡後,往來洛西山中。
(?—1146)金燕人,字子文,一字季默。任宋爲忻州戶曹。入金授翰林直學士。熙宗皇統初,以宇文虛中案牽連被害。有《蒙城集》。 ...
高士談。 (?—1146)金燕人,字子文,一字季默。任宋爲忻州戶曹。入金授翰林直學士。熙宗皇統初,以宇文虛中案牽連被害。有《蒙城集》。
金平州人,字子正,初名元亮。弱冠作詩便有高趣。哀宗正大末,爲南陽酒官。遭亂,流寓襄陽。後北歸,寄食燕中。年四十餘卒。 ...
王元粹。 金平州人,字子正,初名元亮。弱冠作詩便有高趣。哀宗正大末,爲南陽酒官。遭亂,流寓襄陽。後北歸,寄食燕中。年四十餘卒。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號鶴鳴老人,澤州晉城(今屬山西晉城)人。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韓王元嘉之後。年幼時 ,勤於經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學。承安間以經義舉進士第一,棄官教授鄉裏,隱居嵩山,元政府澤州長官段直從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澤州教授,長期在澤州大陽生活教學。金亡後,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諡莊靖。能詩文,其詩感傷時世動亂,頗多幽憤之音。有《莊靖集》。 ...
李俊民。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號鶴鳴老人,澤州晉城(今屬山西晉城)人。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韓王元嘉之後。年幼時 ,勤於經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學。承安間以經義舉進士第一,棄官教授鄉裏,隱居嵩山,元政府澤州長官段直從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澤州教授,長期在澤州大陽生活教學。金亡後,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諡莊靖。能詩文,其詩感傷時世動亂,頗多幽憤之音。有《莊靖集》。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
元好問。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郝天挺,六載而業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平、南陽、內鄉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於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格沉鬱,並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長筌子(生卒年不詳),名不詳,生平無考。金末人,道士。有《洞淵集》五卷,收入《正統道藏》,其中有文賦三十一篇,詩詞百餘首。 ...
長筌子。 長筌子(生卒年不詳),名不詳,生平無考。金末人,道士。有《洞淵集》五卷,收入《正統道藏》,其中有文賦三十一篇,詩詞百餘首。
金忻州秀容人,號東巖。幼嗜書。布衣蔬食,處之自若。人負債不能償,往往毀券。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間,飲酒賦詩以自娛。卒年四十八。有《東巖集》。 ...
元德明。 金忻州秀容人,號東巖。幼嗜書。布衣蔬食,處之自若。人負債不能償,往往毀券。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間,飲酒賦詩以自娛。卒年四十八。有《東巖集》。
蔡珪,字正甫,蔡松年子,真定人。中進士第,不求調,久乃除澄州軍事判官,遷三河主簿。丁父憂,起復翰林修撰,同知制誥。在職八年,改戶部員外郎,兼太常丞。珪號爲辨博,凡朝廷制度損益,珪爲編類詳定檢討刪定官。 ...
蔡圭。 蔡珪,字正甫,蔡松年子,真定人。中進士第,不求調,久乃除澄州軍事判官,遷三河主簿。丁父憂,起復翰林修撰,同知制誥。在職八年,改戶部員外郎,兼太常丞。珪號爲辨博,凡朝廷制度損益,珪爲編類詳定檢討刪定官。
金道士。河中萬泉人,字海南,號元衝子。童時不作嬉戲,事親至孝。慕仙學道,後遇長春真人丘處機於棲遊庵。金末兵亂,避於綿山。卒年七十九。 ...
劉志淵。 金道士。河中萬泉人,字海南,號元衝子。童時不作嬉戲,事親至孝。慕仙學道,後遇長春真人丘處機於棲遊庵。金末兵亂,避於綿山。卒年七十九。
蓋州人,字致君,號龍山。能詩。海陵王正隆二年進士。以潞州節度副使,召爲都水監丞卒。有《龍山集》。 ...
劉仲尹。 蓋州人,字致君,號龍山。能詩。海陵王正隆二年進士。以潞州節度副使,召爲都水監丞卒。有《龍山集》。
邊元鼎(約公元1165年前後在世)字德舉,豐州(治今內蒙古呼和浩特白塔鎮)人,狀元邊貫道第三子。生卒年均不詳,約金世宗大定五年前後在世。十歲能詩,資稟疏俊,詩文有高意,多有佳句爲人傳誦,爲時輩所不及。與兄元勳、元恕俱有時名,號「三邊」。天德三年(1151)進士,以事停銓。世宗即位,張浩表薦供奉翰林,出爲邢州幕官。復坐誣累,遂不復仕。 ...
邊元鼎。 邊元鼎(約公元1165年前後在世)字德舉,豐州(治今內蒙古呼和浩特白塔鎮)人,狀元邊貫道第三子。生卒年均不詳,約金世宗大定五年前後在世。十歲能詩,資稟疏俊,詩文有高意,多有佳句爲人傳誦,爲時輩所不及。與兄元勳、元恕俱有時名,號「三邊」。天德三年(1151)進士,以事停銓。世宗即位,張浩表薦供奉翰林,出爲邢州幕官。復坐誣累,遂不復仕。
(1174—1243)金藁城人,字從之,號慵夫。章宗永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鄜州錄事,歷著作佐郎、平涼府判官,累官翰林直學士。金亡北歸。論詩文主張辭達理順,反對險怪鵰琢。有《慵夫集》、《滹南遺老集》。 ...
王若虛。 (1174—1243)金藁城人,字從之,號慵夫。章宗永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鄜州錄事,歷著作佐郎、平涼府判官,累官翰林直學士。金亡北歸。論詩文主張辭達理順,反對險怪鵰琢。有《慵夫集》、《滹南遺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