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

上李邕朗讀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

譯文:大鵬一日從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裏之高。

注釋:搖:由下而上的大旋風。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譯文:如果在風歇時停下來,其力量之大猶能將滄海之水簸幹。

注釋:假令:假使,即使。簸卻:激起。滄溟:大海。恆:常常。殊調:不同流俗的言行。

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譯文:時人見我好發奇談怪論,聽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注釋:餘:我。大言:言談自命不凡。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譯文:孔聖人還說後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輕視年輕人啊!

注釋: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詔尊孔子爲宣父。見《新唐書·禮樂志》。宋本「宣父」作「宣公」。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稱,此指李邕。

上李邕注音

ㄉㄚˋ ㄆㄥˊ ㄧˊ ㄖˋ ㄊㄨㄥˊ ㄈㄥ ㄑㄧˇ , ㄈㄨˊ ㄧㄠˊ ㄓˊ ㄕㄤˋ ㄐㄧㄡˇ ㄨㄢˋ ㄌㄧˇ 。

ㄐㄧㄚˇ ㄌㄧㄥˋ ㄈㄥ ㄒㄧㄝ ㄕˊ ㄒㄧㄚˋ ㄌㄞˊ , ㄧㄡˊ ㄋㄥˊ ㄅㄛˋ ㄑㄩㄝˋ ㄘㄤ ㄇㄧㄥˊ ㄕㄨㄟˇ 。

ㄕˋ ㄖㄣˊ ㄐㄧㄢˋ ㄨㄛˇ ㄏㄥˊ ㄕㄨ ㄊㄧㄠˊ , ㄨㄣˊ ㄩˊ ㄉㄚˋ ㄧㄢˊ ㄐㄧㄝ ㄌㄥˇ ㄒㄧㄠˋ 。

ㄒㄩㄢ ㄈㄨˋ ㄧㄡˊ ㄋㄥˊ ㄨㄟˋ ㄏㄡˋ ㄕㄥ , ㄓㄤˋ ㄈㄨ ㄨㄟˋ ㄎㄜˇ ㄑㄧㄥ ㄋㄧㄢˊ ㄕㄠˋ 。

上李邕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代的作品。李邕在開元七年(719年)至九年(721年)前後,曾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史稱李邕「頗自矜」(《舊唐書·李邕傳 》),爲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後進態度頗爲矜持。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50-351

2、葛景春.李白《上李邕》寫於蜀中[J].社會科學研究,1986,06.

3、周嘯天 等.唐詩鑑賞辭典補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158-159

上李邕賞析

  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常藉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徵,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徵。開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遊,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李白“有仙風道骨焉,可與神遊八極之表”,李白當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並序》(後改爲《大鵬賦》),自比爲莊子《逍遙遊》中的大鵬鳥。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爲出涕?”據唐李華《故翰林學士李君墓誌銘序》雲,李白“賦《臨終歌》而卒”。後人認爲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爲“終”之誤寫。可見李白終生引大鵬自喻之意。按此詩語氣直率不謙,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爲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參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此詩題解。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鵬自比。大鵬是《莊子·逍遙遊》中的神鳥,傳說這隻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其翼若垂天之雲”,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裏,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裏。大鵬鳥是莊子哲學中自由的象徵,理想的圖騰。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這隻大鵬即使不借助風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幹,這裏極力誇張大鵬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詩的後四句,是對李邕怠慢態度的回答:“世人”指當時的凡夫俗子,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內,因爲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爲婉轉,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調”指不同凡響的言論。李白的宏大抱負,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當做“大言”來恥笑。李白顯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於是,就擡出聖人識拔後生的故事反脣相譏。《論語·子罕》中說:“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爲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後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聖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後兩句對李邕既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度的回敬,態度相當桀驁,顯示出少年銳氣。

  李邕在開元初年是一位名聞海內的大名士,史載李邕“素負美名,……人間素有聲稱,後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爲古人。或傳眉目有異,衣冠望風,尋訪門巷。”對於這樣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與之抗禮,足見青年李白的氣識和膽量。“不屈己、不幹人”笑傲權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朗讀
()

猜你喜歡

搗練子,賦梅青。休共檀梨取次爭。葉底青青如豆小,已知金鼎待和羹。

()

若不坐禪銷妄想,即須行醉放狂歌。
不然秋月春風夜,爭那閒思往事何。

()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豈無髀肉嘆,自詭時未至。

時至當雲何,奈此囊底智。控弦雖不發,天下識猿臂。

世途無萬全,欲取宜有棄。以我之下駟,當彼之上駟。

一敗而兩勝,老算得深味。中年惜精爽,勿使疲人事。

孫武誠難追,孰能比田忌?

()

事業欲安說,溪邊柳成圍。當時叩門人,百過亦已衰。

此園在城東,地偏故自奇。世俗便貴耳,濁醪爭載窺。

那識賞寂寞,但聞簧與絲。我向喜獨遊,扁舟弄漣漪。

拊檻一片雲,鐘山遠平籬。花竹不迎拒,魚鳥無瑕疵。

豈惟客忘主,青溪吾所私。中間共出處,就官淮之湄。

上瘠民力瘁,百無一設施。鄂渚得再覿,徵車方北馳。

歸塗望楚氛,微服鷁退飛。陵谷事已改,變遷到茅茨。

相逢忽攬卷,不收十年悲。鄭記似柳州,平淡乃過之。

夙忝文字飲,可能欠一詩。巷南數椽屋,有枝亦無依。

儻免熠耀畏,慆慆還當歸。芳草結忠信,吾言茲在茲。

()

清風峽裏水清泠,不但琮琤可靜聽。秋桂秋蘭在深谷,更堪鼻觀挹幽馨。

()

峻坂盤神樹,陰崖鑿鬼工。芳塵羽扇冷,春燕玉堂空。

不睹關門險,誰開造化功。經過遺像肅,千載嶺雲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