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別

南浦別朗讀

南浦悽悽別,西風嫋嫋秋。

譯文:在南浦淒涼愁苦的分別,秋風蕭索黯淡。

注釋: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別:分別,別離。嫋嫋:吹拂,這裏形容西風吹拂。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譯文: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吧,不要再回頭了。

注釋:好去:放心前去。莫:不要。

南浦別注音

ㄋㄢˊ ㄆㄨˇ ㄑㄧ ㄑㄧ ㄅㄧㄝˊ , ㄒㄧ ㄈㄥ ㄋㄧㄠˇ ㄋㄧㄠˇ ㄑㄧㄡ 。

ㄧˊ ㄎㄢˋ ㄔㄤˊ ㄧˊ ㄉㄨㄢˋ , ㄏㄠˇ ㄑㄩˋ ㄇㄛˋ ㄏㄨㄟˊ ㄊㄡˊ 。

南浦別釋義

譯文

在南浦淒涼愁苦的分別,秋風蕭索黯淡。

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好好離去吧,不要再回頭了。

註釋

南浦:南面的水邊。後常用稱送別之地。

別:分別,別離。

嫋嫋(niǎo):吹拂,這裏形容西風吹拂。

好去:放心前去。

莫:不要。

南浦別賞析

  詩的前兩句,不僅點出送別的地點和時間,而且以景襯情,渲染出濃厚的離情別緒。「南浦」,是送別之處的代名詞,於是一見「南浦」,令人頓生離憂。而送別的時間,又正當「西風嫋嫋」的秋天。秋風蕭瑟,木葉飄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離愁。

  這裏「悽悽」、「嫋嫋」兩個疊字,用得傳神。前者形容內心的淒涼、愁苦;後者形容秋景的蕭瑟、黯淡。正由於送別時內心「悽悽」,故格外感覺秋風「嫋嫋」;而那如泣如訴的「嫋嫋」風聲,又更加烘託出離人肝腸寸斷的「悽悽」之情,兩者相生相襯。而且「悽」、「嫋」聲調低促,一經重疊,讀來格外令人迴腸嚥氣,與離人的心曲合拍。

  後二句寫得更是情意切切,纏綿悱惻。送君千裏,終須一別。最後分手,是送別的高潮。分手後,離人雖已登舟而去,但離人頻頻回過頭來,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動作,但此時此地,離人心中用言語難以表達的千種離愁、萬般情思,都從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來,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從這個「看」字,讀者彷彿看到那離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間閃動的淚花。離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腸一斷」,湧起陣陣酸楚。詩人連用兩個「一」,把去留雙方的離愁別緒和真摯情誼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後,詩人勸慰離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頭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細細咀嚼,卻意味深長。詩人並不是真要離人趕快離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雙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內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款款地流瀉出依依惜別的深情。詩人精心刻畫了送別過程中最傳情的細節,其中的描寫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離人惜別的眼神,送別者親切又悲涼的話語,一般人都有親身體會,因而能牽動讀者的心絃,產生強烈的共鳴,給人深刻難忘的印象。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白居易朗讀
()

猜你喜歡

結草爲庵寄一枝,鍾魚聊復事清規。

野蔬入供無人識,古柏爲香有佛知。

頻去飲泉非爲渴,偶來坐石忽忘飢。

常談且接頭陀伴,欲說上乘空費辭。

()

依松屈曲疑無路,十裏廿裏香深沍。

殿臺平入蓬萊圖,人煙盡屬天臺賦。

山奔萬馬逼人立,泉吼晴雷半天注。

亂峯發地翠參錯,沓嶂參差龍屈怒。

陰磴仍遺前臘雪,陽崖競拔千年樹。

亦容羽客賣丹來,更有神僧飛錫渡。

佛界焚香玉女跪,海舟獻寶胡兒踞。

未午催敲集梵鍾,隨雲共展升堂具。

冥搜窮日不知極,妙盡所歷何容遽。

平生略持山水眼,是處且了林泉素。

揮支公錢極易事,分龐翁榻良難遇。

青山不是世閒無,山若識人人也住。

()

人言垂釣辯浮沉,辯著浮沉用意深。

吾恥不爲知害性,等閒輕動望魚心。

()

怯寒先著薄綿衣,竟與三春意態非。已似韋娘金縷盡,那堪蘇小玉繩稀?

樓臺有客憐相望,燕雁憑君記代飛。一爲停驂思往事,宦情、鄉夢兩相違!

()

湖邊策杖步新晴,陡覺胸襟萬慮平。

老去不須防意馬,靜中已是息心兵。

閒來綠樹陰中坐,懶去紅塵鬧裏行。

賴與故人供一醉,不辜今夜月華明。

()

密點還疏點,冰心覆水心。被田同暢悅,助景好探尋。

入沼無痕化,推篷有冷侵。不知誰戴氏,彷彿泛山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