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

愛蓮說朗讀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一作:盛愛)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注釋:  甚:很,十分。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之:的。可愛:值得憐愛。者:花。甚:很,非常。蕃:多。自:自從。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爲「李唐」。獨:只,僅僅。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出:長出。淤泥:污泥。染:沾染(污穢)。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裏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通:貫通;通透。直:挺立的樣子。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長枝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益:更加。清:清芬。亭亭淨植: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 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樹立。可:只能。褻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焉:句末語氣詞,這裏指當於現代漢語的『『啊』』『『呀』』,助詞。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譯文:  我認爲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注釋:  謂:認爲。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裏,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盛:廣。君子:指道德品質高尚的人。者:……的人或物。隨着前面的名詞而變化。噫:感嘆詞,相當於現在的"唉"。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爲「賓語提前的標誌」)鮮:少。聞:聽說。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宜乎衆矣:(愛牡丹的)應當有很多人吧。宜乎:當然(應該)。宜:當。衆:衆多。

愛蓮說注音

   ㄕㄨㄟˇ ㄌㄨˋ ㄘㄠˇ ㄇㄨˋ ㄓ ㄏㄨㄚ , ㄎㄜˇ ㄞˋ ㄓㄜˇ ㄕㄣˋ ㄈㄢ 。 ㄐㄧㄣˋ ㄊㄠˊ ㄩㄢ ㄇㄧㄥˊ ㄉㄨˊ ㄞˋ ㄐㄩˊ 。 ㄗˋ ㄌㄧˇ ㄊㄤˊ ㄌㄞˊ , ㄕˋ ㄖㄣˊ ㄕㄣˋ ㄞˋ ㄇㄨˇ ㄉㄢ 。 ㄩˇ ㄉㄨˊ ㄞˋ ㄌㄧㄢˊ ㄓ ㄔㄨ ㄩ ㄋㄧˊ ㄦˊ ㄅㄨˊ ㄖㄢˇ , ㄓㄨㄛˊ ㄑㄧㄥ ㄌㄧㄢˊ ㄦˊ ㄅㄨˋ ㄧㄠ , ㄓㄨㄥ ㄊㄨㄥ ㄨㄞˋ ㄓˊ , ㄅㄨˊ ㄇㄢˋ ㄅㄨˊ ㄓ , ㄒㄧㄤ ㄩㄢˇ ㄧˋ ㄑㄧㄥ , ㄊㄧㄥˊ ㄊㄧㄥˊ ㄐㄧㄥˋ ㄓˊ , ㄎㄜˇ ㄩㄢˇ ㄍㄨㄢ ㄦˊ ㄅㄨˋ ㄎㄜˇ ㄒㄧㄝˋ ㄨㄢˋ ㄧㄢ 。( ㄕㄣˋ ㄞˋ ㄧ ㄗㄨㄛˋ : ㄕㄥˋ ㄞˋ )

   ㄩˇ ㄨㄟˋ ㄐㄩˊ , ㄏㄨㄚ ㄓ ㄧㄣˇ ㄧˋ ㄓㄜˇ ㄧㄝˇ ; ㄇㄨˇ ㄉㄢ , ㄏㄨㄚ ㄓ ㄈㄨˋ ㄍㄨㄟˋ ㄓㄜˇ ㄧㄝˇ ; ㄌㄧㄢˊ , ㄏㄨㄚ ㄓ ㄐㄩㄣ ㄗˇ ㄓㄜˇ ㄧㄝˇ 。 ㄧ ! ㄐㄩˊ ㄓ ㄞˋ , ㄊㄠˊ ㄏㄡˋ ㄒㄧㄢˇ ㄧㄡˇ ㄨㄣˊ 。 ㄌㄧㄢˊ ㄓ ㄞˋ , ㄊㄨㄥˊ ㄩˇ ㄓㄜˇ ㄏㄜˊ ㄖㄣˊ ? ㄇㄨˇ ㄉㄢ ㄓ ㄞˋ , ㄧˊ ㄏㄨ 衆 ㄧˇ !

愛蓮說釋義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人大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爲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註釋

甚:很,十分。

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爲「李唐」。

獨: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出:長出。

淤(yū)泥: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裏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通:貫通;通透。

直:挺立的樣子。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淨植: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 亭亭:聳立的樣子。

植:樹立。

可:只能。

褻玩:玩弄。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焉:句末語氣詞,這裏指當於現代漢語的『『啊』』 『『呀』』,助詞。

謂:認爲。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裏,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盛:廣。

君子:指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着前面的名詞而變化。

噫:感嘆詞,相當於現在的"唉"。

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爲「賓語提前的標誌」)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宜乎衆矣:(愛牡丹的)應當有很多人吧。

宜乎:當然(應該)。

宜:當。

衆:衆多。

參考資料:

1、劉盼遂 郭預衡 .中國曆代散文選 :北京出版社 ,1981 :228-229 .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室 .九年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171-172 .

3、周敦頤與《愛蓮說》·贛南師範學院學報 , Journal of Gannan Teacher』s College 編輯部郵箱, 1983年Z1期

愛蓮說創作背景

  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頤來星子任南康知軍。周敦頤來星子後,在軍衙東側開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種植荷花。周敦頤來星子時已值暮年(55歲),又抱病在身,所以每當茶餘飯後,他或獨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於池畔賞花品茗,並寫下了散文《愛蓮說》。

愛蓮說賞析

  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爲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作者起筆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選用「可愛」二字,包羅羣芳,表明託物寄興,並不刻意求工,極見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敘說「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不肯爲五鬥米折腰,解綬歸隱後,飲酒賦詩,安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逸趣。「獨愛菊」,顯示淵明雅緻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繼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寫了唐人,特別是統治階層「甚愛牡丹」的好尚,這幾句像是重複,但實爲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爲強烈,爲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爲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衆人皆羨富貴(牡丹)的從衆心態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爲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然後作者撇開一筆說,讓那班人愛其所愛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連串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羣的令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嶔崎磊落的風範,作了有力的渲染。這幾句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爲官的經驗總結,因爲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蓮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他爲官正直,數洗冤獄,爲民作主;晚年定居廬山,著書明道,潔身自愛,頤養天年,便是身體力行,澹泊明志的體現。這正是這篇小品能給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處。

  接下來,作者對三種花象徵的不同性格進行了比較和品評:「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本來,花是不具備人格的,但在作者眼裏,蓮花近於菊,卻不像菊那樣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現實的隱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樣妍麗妖冶,以富貴媚人。蓮花出於污濁現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冶,實爲百花叢中的賢君子。另外,蓮花又是佛教中的聖物,如來、觀音均以蓮花爲座。唐釋道世《三寶敬佛》雲:「故十方諸佛,同出於淤泥之濁;三身正覺,俱坐於蓮臺之上。」作者《題蓮》詩也雲:「佛愛我亦愛,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頭。」與這篇小品參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後,作者評花進而對「愛」也作出評價:「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深深地慨嘆:當今之世真隱者少,有德者寡,而趨炎附勢鑽刺富貴之門的小人比比皆是;這莽莽紅塵,能有幾個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去根治這社會痼疾呢?這裏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後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言下雖不免流露出一種孤掌難鳴的哀怨,但意味深長,無情地鞭撻了那些寡廉鮮恥之徒。這裏,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衆只求純淨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爲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讚,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的憎惡。

周敦頤

周敦頤,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宋史·道學傳》將周子創立理學學派提高到了極高的地位。 ...

周敦頤朗讀
()

猜你喜歡

播晴弄雨帝能威,才了重裘又袷衣。莫怪小民無特操,申韓行事本無違。

()

秋風昔伴逐臣回,此日逢秋意轉哀。貝錦有言䜛巷伯,黃金無夢到燕臺。

土階步月青藜杖,草閣看花濁酒杯。垂老光陰吾願足,補天自有出羣才。

()

溪流曲曲繞柴門,石作屏風樹作垣。每與野人臨水坐,梅花香裏話君恩。

()

差極人臣位,南柯夢轉虛。蓋棺論未定,頗費史家書。

()

山從遠浦盡,路向斷橋過。破屋鳴春雨,寒潮送晚波。

故人耀華轂,小隱隔蓬窩。出處從吾好,前川寄一蓑。

()

瓜熟已除架,莧乾無復蔬。何當灌園罷,又是築場初。

晴日遲收稻,中田早結廬。自來勤動慣,不敢廢耕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