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朗讀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裏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譯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迴故鄉,千裏燃戰火,被驚醒,已三更。站起身,獨繞臺階踽踽行。.*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

注釋:寒蛩:秋天的蟋蟀。千裏夢:指赴千裏外殺敵報國的夢。三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月朧明:月光不明。朧,朦朧。

白首爲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譯文:爲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家山松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注釋:功名:此指爲驅逐金兵的入侵,收復失地而建功立業。舊山:家鄉的山。付:付與。瑤琴:飾以美玉的琴。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注音

ㄗㄨㄛˊ ㄧㄝˋ ㄏㄢˊ ㄑㄩㄥˊ ㄅㄨˊ ㄓㄨˋ ㄇㄧㄥˊ 。 ㄐㄧㄥ ㄏㄨㄟˊ ㄑㄧㄢ ㄌㄧˇ ㄇㄥˋ , ㄧˇ ㄙㄢ ㄐㄧㄥ 。 ㄑㄧˇ ㄌㄞˊ ㄉㄨˊ ㄗˋ ㄖㄠˋ ㄐㄧㄝ ㄒㄧㄥˊ 。 ㄖㄣˊ ㄑㄧㄠˇ ㄑㄧㄠˇ , ㄌㄧㄢˊ ㄨㄞˋ ㄩㄝˋ ㄌㄨㄥˊ ㄇㄧㄥˊ 。

ㄅㄞˊ ㄕㄡˇ 爲 ㄍㄨㄥ ㄇㄧㄥˊ 。 ㄐㄧㄡˋ ㄕㄢ ㄙㄨㄥ ㄓㄨˊ ㄌㄠˇ , ㄗㄨˇ ㄍㄨㄟ ㄔㄥˊ 。 ㄩˋ ㄐㄧㄤ ㄒㄧㄣ ㄕˋ ㄈㄨˋ ㄧㄠˊ ㄑㄧㄣˊ 。 ㄓ ㄧㄣ ㄕㄠˇ , ㄒㄧㄢˊ ㄉㄨㄢˋ ㄧㄡˇ ㄕㄟˊ ㄊㄧㄥ 。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釋義

譯文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鳴,夢迴故鄉,千裏燃戰火,被驚醒,已三更。站起身,獨繞臺階踽踽行。.*靜悄悄,簾外,一輪淡月正朦朧。

爲國建功留青史,未老滿頭霜星星。家山松竹蒼然老,無奈議和聲起、阻斷了歸程。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註釋

小重山:詞牌名。一名《小衝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調寫宮女幽怨。《詞譜》以薛昭蘊詞爲正體。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韻。換頭句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餘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兩體,是變格。

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千裏夢:指赴千裏外殺敵報國的夢。

三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

月朧明:月光不明。朧,朦朧。

功名:此指爲驅逐金兵的入侵,收復失地而建功立業。

舊山:家鄉的山。

付:付與。

瑤(yáo)琴:飾以美玉的琴。

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參考資料:

1、林霄.《唐宋元明清名家詞選》.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5:155

2、徐榮街,朱宏恢.《唐宋詞百首譯註》:徐州師範學院,1978:145

3、石延博.《宋詞》.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4:151

4、高文炳.《唐宋詞選譯賞析365首》.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1:388-389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創作背景

  這首《小重山》是元帥帳內夜深人靜時嶽飛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他反對妥協投降,他相信抗金事業能成功,他已以取得了多少重大戰役的勝利,這時宋高宗和秦檜力主召開和議,和金國談判議和。使他無法反抗的命令,這就是紹興八年(1138)宋金「議和」而不準動兵的歷史時期。

參考資料:

1、江天.《中國才子文化集成》.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8:622-623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

  這首《小重山》雖然沒有《滿江紅》家喻戶曉,但是通過不同的風格特點和藝術手法表達了作者隱憂時事的愛國情懷。

  上片着重寫景。「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裏夢,已三更」,昨天夜裏蟋蟀一直鳴叫不停,使作者從金戈鐵馬對抗金兵的夢中驚醒了,而此時已經是深夜的三更天了。「寒蛩」點明瞭季節是深秋。山河飄搖,國家殘破,作者夙夜憂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卻小停地嗚叫,催逼着詞人心中的隱憂和悲憤,使克復中原的責任更加沉重,「驚」字充分表達了在秋夜蟋蟀的悽清嗚叫中作者終夜難眠的情景。「千裏」暗示夢迴到包括家鄉在內的中原地區,說明了詞人在睡夢之中也不忘收復中原的愛國之情。這一句通過敘寫被夢驚醒來表現作者日夜牽掛的都是國家的戰事和興衰。「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被夢驚醒後,因夢見戰場戰事而憂國憂民再無睡意,獨自在臺階前徘徊。周圍靜悄悄的,人們都在熟睡,只有天上的明月散下淡淡的冷光。深秋的月夜,悽清冷淡,表達了作者「衆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的孤獨與淒涼心境。「獨自」寫出詞人的孤獨寂寞,心事無法向人訴說,可見苦悶之深。結拍「人悄悄,簾外月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襯詞人不能成眠,更見孤獨之感。上闋用簡潔的語言和平淡的敘述質樸地展現出作者所面臨的困境,其簡沽有力、樸素真切的文風,確實展現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對的歷史情景的複雜性。

  詞的下片重在抒情。「白首爲功名」寫詞人終其一生渴望爲國建功立業,癡心不改。「舊山松竹老」用松竹喻中原父老,他們在金人的統治之下,頑強挺立,渴望早日復國,可如今他們都已老了,暗示了南渡時間之長。「阻歸程」寫投降派的求和主張阻擋了收復中原,迴歸故鄉的進程,隱含了詞人的痛心。如今頭髮已經白了,幾十年的求索,都是爲了驅逐金人,收復河山。作者竭盡心力,幾操心成白髮,都只是爲了矢志北伐,匡扶宋室,收復河山,成千古功名,成一代情懷。然而,十多年的等待、十多年的期盼、十多年的轉戰努力,便是爲了某一天的「歸程」。可是英雄的壯志難酬,想到了故鄉,家鄉的樹木已經變得老了,而到頭來卻得到一個宋金和議的結局。作者多年矢志北伐的壯志難酬,憂憤難平。宋朝皇帝趙構與秦檜力圖議和偏安,不迎回徽、欽二帝,國家也遭受未有之變局。既然不能建功立業,收復河山,回家度過餘生也好。可是故鄉已經落到敵人的手裏,有家難歸。「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這裏化用善於操琴的俞伯牙和知音鍾子期的典故寄託作者的一腔憤懣和無處言說的沉痛,來表達苦悶的心情,將自己的心事寄託於琴絃,可是卻沒有知音,就是把琴絃彈斷了也沒有人來聽。當時作者主張抗金,收復失地,但是朝野上下一片議和聲,使作者陷入孤掌難鳴的處境,不禁擔憂起國家的未來和命運,心情沉重。

  上片是即景抒情,寓情於景,憂國憂民使他愁懷難遣,在悽清的月色下獨自徘徊。下片寫他收復失地受阻,要抗金卻是「知音少」,內心鬱悶焦急,用了比興手法。作者隱憂時事,吞吐曲折,委婉含蓄,流露出悲涼悱惻之思。全詞所展現的沉鬱悲愴情懷,節制而深層,憂思而壓抑。至其《小重山》詞,則真有寄託之作也。故國怕回首,而託諸驚夢;所願不得償,則託諸空階明月;咎忠貞不見諒於當軸,致坐失機宜,而託諸瑤琴獨奏,賞音無人。蓋託體比興也」,如此評斷,亦可謂知套嶽帥之良苦用心也。

  從寫作手法說,《滿江紅·怒髮衝冠》多用賦體,直陳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嶽飛忠貞報國的豪邁精神和戰鬥雄姿。這首《小重山》則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揚頓挫,情景交融,藝術手法是很高超的。這首詞雖然短小。但含蓄雋永,明麗婉轉,寓情於景,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和憂國憂民的悲苦心境。

  另外,雖然這首《小重山》寫得比較含蓄委婉,與同爲嶽飛所作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格調有所不同,但在思想內容方面仍有其內在的統一性。後兩首表現的是抗擊金兵,收復中原;這首表現的則是不滿「和議」,反對投降。這兩方面的主題是完全統一的,統一的基礎就是嶽飛反對民族壓迫、反對投降主義的堅定立場,熱愛國家、熱愛民族的深厚感情。由於寫作的時間和歷史背景不同,因而在情調和風格上產生了差異,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嶽飛

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嶽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葬於西湖畔棲霞嶺。 ...

嶽飛朗讀
()

猜你喜歡

四年一公舉,今日真及期。兩黨黨魁名,先刻黨人碑。

人人手一紙,某官某何誰。破曉車馬聲,萬蹄紛奔馳。

環人各帶刀,故示官威儀。實則防民口,豫備國安危。

路旁局外人,各各捩眼窺。三五立街頭,徐徐撚頷髭。

大邦數十籌,勝負終難知。赤輪日可中,已詫郵遞遲。

俄頃一報來,急喘竹筒吹。未幾復一報,聞鑼驚復疑。

抑揚到九天,啼笑奔千兒。夜半籌馬定,明明無差池。

轟轟祝炮聲,雷鄉雲下垂。巍巍九層樓,高懸總統旗。

()

收駒汧渭間,誰識此老驥。伏櫪我何傷,著鞭渠可畏。

()

少年不辦求良藥,老病無疑生白鬚。

下種已遲空悵望,無心猶幸省工夫。

虛明對面誰知我,寵辱當前莫問渠。

自頃閉門今十載,此生畢竟得如愚。

()

看山不覺暝,月出禪林幽。

夜靜見空色,身閒忘去留。

疏鍾隔雲度,殘葉映泉流。

此地欲爲別,諸天生暮愁。

()

臥病經旬減帶圍,清樽忘卻故人期。

莫嫌雪裏閒氈帳,作事猶來未合時。

()

南窗人去幾朝昏,遺墨能看一卷存。素楮裝潢皆手澤,縹囊舒捲半啼痕。

後生繼述心良苦,先達流傳道可尊。風散芸香沾剩馥,春回蘭玉長芳根。

泉蒙養處佔羲象,庭訓聞詩企魯論。策似董生還及第,經傳劉向本專門。

玉堂繩武推嚴侍,紫誥貤封荷霈恩。棄簡三年嗤伯魯,書紳終日慕顓孫。

菑畬轉覺名家盛,慈教堪令薄俗敦。祀典何當分裏社,書聲猶記出沙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