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高參軍還京

送梓州高參軍還京朗讀

京洛風塵遠,褒斜煙露深。

北遊君似智,南飛我異禽。

別路琴聲斷,秋山猿鳥吟。

一乖青巖酌,空佇白雲心。

送梓州高參軍還京注音

ㄐㄧㄥ ㄌㄨㄛˋ ㄈㄥ ㄔㄣˊ ㄩㄢˇ , ㄅㄠ ㄒㄧㄝˊ ㄧㄢ ㄌㄨˋ ㄕㄣ 。

ㄅㄟˇ ㄧㄡˊ ㄐㄩㄣ ㄙˋ ㄓˋ , ㄋㄢˊ ㄈㄟ ㄨㄛˇ ㄧˋ ㄑㄧㄣˊ 。

ㄅㄧㄝˊ ㄌㄨˋ ㄑㄧㄣˊ ㄕㄥ ㄉㄨㄢˋ , ㄑㄧㄡ ㄕㄢ ㄩㄢˊ ㄋㄧㄠˇ ㄧㄣˊ 。

ㄧ ㄍㄨㄞ ㄑㄧㄥ ㄧㄢˊ ㄓㄨㄛˊ , ㄎㄨㄥ ㄓㄨˋ ㄅㄞˊ ㄩㄣˊ ㄒㄧㄣ 。

送梓州高參軍還京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送別詩,是作者宦遊四川期間所作,詩中抒寫了送高參軍的離情別緒,流露了對友人路遠艱難的擔心和別後的思念之情。景悽詞切,情真而思深。

送梓州高參軍還京賞析

  一提起「初唐四傑」,人們自然會想到杜甫對「王楊盧駱」的高度評價:「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會想起千古傳誦的名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還會想到駱賓王7歲而吟《詠鵝》,楊炯9歲被奉爲神童,王勃25歲即賦《滕王閣序》等逸事。但是,對於盧照鄰,知之者甚少。他的《長安古意》雖爲佳作,但因其未能盡脫六朝藻繪餘習,流傳也並不廣。其實,盧照鄰同樣才華過人,除擅長七言歌行外,其五言格律詩十分精緻,特別是登臨送別類的小詩,更是別具一格。

  好友高參軍北還,可喜可賀,一路上,縱然山高路險,他也會覺得「驛路開花處處新」的。詩人覺得自己南滯在此,形單影隻,實在愚癡,即便有鴻鵠之志也是枉然。高參軍將從自己當年南遊蜀地的來路還京,真爲他提心吊膽:這一路上,風塵滾滾,關山重重,那數不清的峭壁懸崖,急流險灘,不知他如何跋涉。詩人眼看好友離去,遠了,遠了,好友的車蓋早已在視線之外,他還在離別的高坡上掛肚牽腸:什麼時候該過三峽,什麼時候能越秦嶺,什麼時候才安抵京洛,「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的蜀道將如何穿越,「又聞子規啼夜月」的空山野嶺又怎樣入眠。恍惚間,琴聲似斷,昔日相與飲酒吟詩的高參軍已離他而去,難以再見;秋山俱寂,夜空「杜鵑啼血猿哀鳴」的悲聲格外刺耳,令人毛骨悚然。猛一驚,直面惜別時的童山青巖,不勝感慨:「志同道合的你我,千山萬水將隔不斷我們的情誼。《穆天子傳》載西王母《白雲謠》雲:『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裏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我期待着這一天的到來。」

  盧照鄰性格孤傲,卓爾不羣,爲時世所不容,卻爲親友所欽佩。關鍵時刻,總有朋友使他擺脫困境。因此,詩人特別珍重這人世間難得的真情,每每分手之時,常常寫詩饋贈。由於悲苦,這類詩作往往景幽情苦,詞冷曲哀,悽切有餘而曠達不足,但其拳拳之心,眷眷之意卻表露無遺。

  「士窮節乃見」,「患難見真情」,盧照鄰其人其節,其情其義,便是一例。

盧照鄰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爲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爲「初唐四傑」。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爲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爲經典。 ...

盧照鄰朗讀
()

猜你喜歡

東風無處不陽春,小草皆承雨露新。底事獨含憔悴色,多應不樂近囂塵。

()

三月西山道,春風平則門。繡鞍紅叱撥,氈帽黑昆崙。

衣襆分香裹,壺瓶借火溫。醉歸楊柳月,綠霧掩黃昏。

()

孤館幽幽一境清,晝長無事亦無營。

睡頻推枕仍重起,坐久拋書卻再行。

靜看檐頭蛛結網,細聽屋角鳥翻聲。

閒邊日月元如此,須信人間有赤城。

()

裸蟲擾擾夢方酣,白馬潮來撼赭龕。得勝名花誇大北,翻新捷徑走終南。

蒙莊玩世甘呼馬,越石論交負解驂。冷盡山中煨芋火,擁爐人懶共僧談。

()

孝子別成均,南歸楚水濱。檐頭緗帙舊,庭下綵衣新。

去路江梅馥,來時禁柳青。都門頻送客,我亦倍思親。

()

千古一碑得人愛,來書碑後幾前輩。相頡頏甚曾不饒,自混融之了無礙。

太平天子狃開元,馴致馬嵬悔何逮。桑陰未徙宗廟安,儲皇功豈不雲倍。

君父恩重臣子輕,功至彌天皆分內。靈武猶言權濟經,京師何忍小間大。

南內起居不遑安,西宮晨夕無聊賴。不沒其實豫章公,言者無罪聞足戒。

元結但持歸美心,爲尊者諱誰獨怪。歸美爲頌刺爲雅,四詩義各有攸在。

一出春秋雅頌中,兩忘人我是非外。朅來獨招莫逆魂,尊中有酒聊一酹。

垂去更解未艾紛,石上有壁聊一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