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大入秦

送朱大入秦朗讀

遊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譯文:朱大你要到長安去,我有寶劍可值千金。

注釋:遊人:遊子或旅客,此詩指的是朱大。五陵:地點在長安,唐朝的時候是貴族聚居的地方。值千金:形容劍之名貴。值:價值。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譯文:現在我就把這寶劍解下來送給你,以表示我今生對你的友情。

注釋:脫:解下。

送朱大入秦注音

ㄧㄡˊ ㄖㄣˊ ㄨˇ ㄌㄧㄥˊ ㄑㄩˋ , ㄅㄠˇ ㄐㄧㄢˋ ㄓˊ ㄑㄧㄢ ㄐㄧㄣ 。

ㄈㄣ ㄕㄡˇ ㄊㄨㄛ ㄒㄧㄤˋ ㄗㄥˋ , ㄆㄧㄥˊ ㄕㄥ ㄧˊ ㄆㄧㄢˋ ㄒㄧㄣ 。

送朱大入秦釋義

譯文

朱大你要到長安去,我有寶劍可值千金。

現在我就把這寶劍解下來送給你,以表示我今生對你的友情。

註釋

朱大:孟浩然的好友。

秦:指長安:

遊人:遊子或旅客,此詩指的是朱大。

五陵:地點在長安,唐朝的時候是貴族聚居的地方。

值千金:形容劍之名貴。值:價值。

脫:解下。

送朱大入秦創作背景

  孟浩然曾於公元727年(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9年(開元十七年)至733年(開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吳越漫遊。這首詩當作於遊人五陵去。五陵」本爲漢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長安,詩中用作長安的代稱。

送朱大入秦賞析

  首句「遊人五陵去」「遊人」,強調其浪遊者的身份。「五陵」本爲漢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長安,詩中用作長安的代稱。京華之地,是遊俠雲集之處。「寶劍值千金」,惜別贈別乃知之所爲這句詩本爲曹植《名都篇》詩句,這裏信手拈來,不僅強調寶劍本身的價值,而且有身無長物的意味。這樣的贈品,將是無比珍貴,不可等閒視之。詩中寫贈劍,有一個誰贈誰受的問題。從詩題看,本可順理成章地理解爲作者送朱大以劍。而從「寶劍」句緊接「遊人」言之,似乎還可理解爲朱大臨行對作者留贈以劍。在送別時,雖然只能發生其中一種情況;但入詩時,詩人的著意唯在贈劍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這反而耐人尋想。

  千金之劍,分手脫贈,大有疏財重義的慷慨之風。不禁令人聯想到一個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許劍」。《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受封延陵的吳國公子「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爲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季札掛劍,其節義之心固然可敬,但畢竟已成一種遺憾。「分手脫相贈」,痛快淋漓。最後的「平生一片心」,語淺情深,似是贈劍時的贈言,又似贈劍本身的含義——即不贈言的贈言。只說「一片心」而不說一片什麼心,妙在含渾。卻更能激發人海闊天空的聯想。那或是一片仗義之心,或是一片報國熱情。總而言之,它表現了雙方平素的仗義相期,令人咀嚼,轉覺其味深長。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稱他「救患釋紛,以立義表」,「交遊之中,通脫傾蓋,機警無匿」,《新唐書·文藝傳》謂其「少好節義,喜振人患難。」那麼,這首小詩所表現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孟浩然朗讀
()

猜你喜歡

神斧何年鑿,南山片石盤。

玉藏仙笥古,翠落縣門寒。

老木天邊瘦,歸雲雨外殘。

市塵吹不到,朝夕靜相看。

()

依松屈曲疑無路,十裏廿裏香深沍。

殿臺平入蓬萊圖,人煙盡屬天臺賦。

山奔萬馬逼人立,泉吼晴雷半天注。

亂峯發地翠參錯,沓嶂參差龍屈怒。

陰磴仍遺前臘雪,陽崖競拔千年樹。

亦容羽客賣丹來,更有神僧飛錫渡。

佛界焚香玉女跪,海舟獻寶胡兒踞。

未午催敲集梵鍾,隨雲共展升堂具。

冥搜窮日不知極,妙盡所歷何容遽。

平生略持山水眼,是處且了林泉素。

揮支公錢極易事,分龐翁榻良難遇。

青山不是世閒無,山若識人人也住。

()

絲綸降,號令分,

寰中天子,塞外將軍。

不待雷驚出蟄,那知風遏行雲。

機底聯綿兮,自有金針玉線。

印前恢廊兮,元無鳥篆蟲文。

()

故人未到欠詩催,纔到九山雲爲開。

野鶴正思尋老伴,盟鷗亦競喜朋來。

免教北隴慚空帳,消得南山詠有臺。

梅信已傳花信動,直須領客待春回。

()

冷官無一事,日日得閒遊。

壯哉千尺塔,攝衣上上頭,眼力老未減,足疾新有瘳,幸茲濟勝具,俯仰隘九州。

雪山西北橫,大江東南流。

畫棟雲氣湧,鐵鐸風聲遒。

旅懷忽惻愴,涕下不能收。

十年辭象魏,萬裏懷松楸。

仰視去天咫,絕叫當聞不?帝閽守虎豹,此計終悠悠。

()

大道古今一脈,聖人口口相傳。奈何百姓不知焉。盡逐色聲迷戀。在邇不須求遠,何消更遇神仙。分明只在眼睛前。日用常行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