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

送柴侍御朗讀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譯文:沅江的波浪連接着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注釋:通波(流):四處水路相通。武岡:縣名,在湖南省西部。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譯文: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注釋:兩鄉:作者與柴侍御分處的兩地。

送柴侍御注音

ㄩㄢˊ ㄕㄨㄟˇ ㄊㄨㄥ ㄆㄛ ㄐㄧㄝ ㄨˇ ㄍㄤ , ㄙㄨㄥˋ ㄐㄩㄣ ㄅㄨˋ ㄐㄩㄝˊ ㄧㄡˇ ㄌㄧˊ ㄕㄤ 。

ㄑㄧㄥ ㄕㄢ ㄧˊ ㄉㄠˋ ㄊㄨㄥˊ ㄩㄣˊ ㄩˇ , ㄇㄧㄥˊ ㄩㄝˋ ㄏㄜˊ ㄘㄥˊ ㄕˋ ㄌㄧㄤˇ ㄒㄧㄤ 。

送柴侍御釋義

譯文

沅江的波浪連接着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

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註釋

侍御:官職名。

通波(流):四處水路相通。

武岡:縣名,在湖南省西部。

兩鄉:作者與柴侍御分處的兩地。

送柴侍御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時的作品。這位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詩人寫下這首詩爲他送行。

送柴侍御賞析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點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語調流暢而輕快,「流水」與「通波」蟬聯而下,顯得江河相連,道無艱阻,再加上一個「接」字,更給人一種兩地比鄰相近之感,這是爲下一句作勢。龍標、武岡雖然兩地相「接」,但畢竟是隔山隔水的「兩鄉」。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運用靈巧的筆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覆致意,懇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達出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說詩的第一句意在表現兩地相近,那麼這兩句更是雲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鬱的抒情韻味,又有它鮮明的個性。

  這首詩通過想象來創造各種形象,以化「遠」爲「近」,使「兩鄉」爲「一鄉」。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爲它蘊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而這種情誼也是別後相思的種子。又何況那青山雲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後的思念,滲透在字裏行間了。

  讀者可以感到詩人未必沒有「離傷」,但是爲了寬慰友人,也只有將「離傷」強壓心底,不讓自己的「離傷」感染對方。更可能是對方已經表現出「離傷」之情,才使得工於用意、善於言情的詩人用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覺有離傷」,更能讓人感到無比的親切和難得的深情。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餘的直說更加耐人尋味。

王昌齡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亦有「詩家天子王江寧」的說法)。 ...

王昌齡朗讀
()

猜你喜歡

銀漢迢迢大火流,蘭橈弭節攬中洲。遠書未寄逢徵雁,暮杵初鳴對素鷗。

舞影每孤鳷鵲鏡,琴心空敝鷫鸘裘。卿卿不慣如泥醉,離夢風吹上翠樓。

()

幽意值所適,冶遊良未然。木末搖東風,溪水鳴濺濺。

人心抱幽默,相激各自賢。豈不願安靜,逼抑成沸煎。

不見魏唐睢,挺劍秦王前。

()

傳聞海蜃幻樓臺,仙屋籌添瑞氣開。岱嶽孔林遊屐遍,何當把臂向蓬萊。

()

四合烽煙,更無閒地悲離黍。舊家池館閉東風,嗚咽淮流語。

海上紅桑萬畝。駕樓臺、珠塵繡霧。吟壺一粟。戢影繁華,崚扃門戶。

眼底淞波,十年歌哭潮來去。摩挲彝鼎勘奇書。健筆班揚侶。

指點庭花檻樹。問他時、憑誰認取。桃源何世,付與丹青,暗傳幽素。

()

左峯儼飛蓋,右峯如聚轂。兩峯並高寒,對峙氣清淑。

羨爾志衝澹,於焉構書屋。中藏萬卷餘,琅琅時誦讀。

素燈深夜雨,瀟瀟響梧竹。豈無青藜翁,殷勤訪天祿。

白雲東西飛,蒼翠宛在目。於茲移教鐸,遠度松溪曲。

靜對湛盧清,難忘故山麓。寫此寓高情,尚慕紫陽躅。

()

負篋諸孫遠,神山望眼中。高樓花萼感,俗物馬牛風。

健飯不知老,佯癡久作翁。關懷唯一事,百歲樹人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