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九日

蜀中九日朗讀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譯文: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回望故鄉,身處他鄉,設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

注釋:九月九日:指重陽節。望鄉臺:古代出徵或流落在外鄉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臺,眺望家鄉,這種臺稱爲望鄉臺。他席:別人的酒席。這裏指爲友人送行的酒席。他鄉:異鄉。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譯文: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爲何還要從北方來。

注釋:南中:南方,這裏指四川一帶。那:爲何。北地:北方。

蜀中九日注音

ㄐㄧㄡˇ ㄩㄝˋ ㄐㄧㄡˇ ㄖˋ ㄨㄤˋ ㄒㄧㄤ ㄊㄞˊ , ㄊㄚ ㄒㄧˊ ㄊㄚ ㄒㄧㄤ ㄙㄨㄥˋ ㄎㄜˋ ㄅㄟ 。

ㄖㄣˊ ㄑㄧㄥˊ ㄧˇ ㄧㄢˋ ㄋㄢˊ ㄓㄨㄥ ㄎㄨˇ , ㄏㄨㄥˊ ㄧㄢˋ ㄋㄚˋ ㄘㄨㄥˊ ㄅㄟˇ ㄉㄧˋ ㄌㄞˊ 。

蜀中九日釋義

譯文

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回望故鄉,身處他鄉,設席送朋友離開,舉杯之際,分外愁。

心中已經厭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種愁苦,我想北歸不得,鴻雁爲何還要從北方來。

註釋

九月九日:指重陽節。

望鄉臺:古代出徵或流落在外鄉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臺,眺望家鄉,這種臺稱爲望鄉臺。

他席:別人的酒席。這裏指爲友人送行的酒席。

他鄉:異鄉。

南中:南方,這裏指四川一帶。

那:爲何。

北地:北方。

蜀中九日創作背景

  王勃一生遭遇坎坷,經常離家爲宦漫遊,因此懷鄉送別詩是王勃詩中最常見的一類題材,如這首《蜀中九日》及其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咸亨元年(670年)重陽節,客居西蜀的王勃與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遙望故鄉。時逢重陽佳節,又是客中送客,勾起了詩人濃鬱的鄉愁,於是作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楊旭輝主編;蘇州大學《唐詩鑑賞大辭典》編寫組編.唐詩鑑賞大辭典:彩色版.北京:中華書局,2011:60-61

蜀中九日賞析

  詩歌開頭就承題,「九月九日望鄉臺」,點明瞭時間是重陽節,地點是玄武山,此處將玄武山比作望鄉臺,以此來表達鄉愁,思鄉之情倍增。「他席他鄉送客杯」,點明瞭詩人當時是在異鄉的別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淒涼。詩歌的前兩句就勾勒出了一個易讓人傷感的環境,正逢重陽佳節,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濃鬱的鄉愁,於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兩句對鴻雁看似無理之問:「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北雁南飛本是自然現象,而王勃偏將自己的思鄉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鴻雁,我想北歸不得,你卻奈何非要從北方飛來,平添我北歸不能的愁思。這一問雖然毫無道理,卻在強烈的對比中烘託了真摯的感情,將思鄉的愁緒推向了高峯。這兩句是這首詩中的名句,前人在評價這兩句詩時說:「讀之,初似常語,久而自知其妙。」的確,這一問雖貌似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實際上卻是詩人用心良苦、匠心獨具之處。詩人將其懷鄉之情融入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之中,借無情之景來抒發自己內心深沉的情感,開啓了唐人絕句寓情於景的先河。

  這首詩的抒情手法亦變化多端,第一句用「望鄉臺」一詞突出了詩人鄉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異鄉的孤獨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強烈;第四句卻委婉別緻,借景抒情,以鴻雁的不知南中之苦來反襯自己的思鄉之情,這樣反覆地抒發更是突出了鄉愁之濃烈。語言簡潔亦是這首詩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語,如「他席他鄉」,「那從北地來」,顯得淺近親切,這也是這首詩流傳廣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時絕句發展緩慢,其表現方式大體上沿襲漢魏和南朝傳統。而王勃的這首詩僅以四句來寫鄉思,卻將鄉愁抒發得淋漓盡致,突破了唐初宮廷絕句多借詠物寓幹進之意的小格局;詩人在詩中還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調,以虛詞遞進的句式做結語,對絕句的發展起着重大作用。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

王勃朗讀
()

猜你喜歡

宮門口,流水雜松風。樓殿無人丹桂落,五更風裏景陽鍾。

秋月滿離宮。

()

聞道江西使,賓筵隕德星,

失聲歸士友,短氣動朝廷。

屢選非無意,遲行若有靈。

忍令清燕處,我輩尚談經。

()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
深窺沙可數,靜搒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中鱗憐錦碎,當目訝珠銷。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
競多心轉細,得雋語時囂。潭罄知存寡,舷平覺獲饒。
交頭疑湊餌,駢首類同條。濡沫情雖密,登門事已遼。
盈車欺故事,飼犬驗今朝。血浪凝猶沸,腥風遠更飄。
蓋江煙冪冪,拂棹影寥寥。獺去愁無食,龍移懼見燒。
如棠名既誤,釣渭日徒消。文客驚先賦,篙工喜盡謠。
膾成思我友,觀樂憶吾僚。自可捐憂累,何須強問鴞.

()

臥痾人事違,流景自如昔。年年溪南村,霜葉千樹赤。

既爲昇平民,所好胡不得。耕鑿給妻孥,相看至頭白。

()

昨宵失睡仍朝起。愁人向乏銷愁計。涼日上珠蘭。秋風一味寒。

添衣窗下坐。冷燕檐前過。燕語似將離。丁寧春社時。

()

漢詩十九首,不復辨名氏。蘇李及枚乘,伯仲之間耳。

當時尚詞賦,六義誰作意?雖非大雅言,頗有風人致。

篇章何在多,自足傳於世。所嗟黃初後,作者莫與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