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三子

示三子朗讀

時三子已歸自外家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

譯文:你們走遠了,我倒也不再惦念;及至歸期接近,反而難、以忍耐。

注釋:去遠:離去很遠。神宗元豐七年(1084),陳師道因家貧而將妻子兒女送往在四川做官的嶽丈處寄養。歸近:歸期臨近。不可忍:難以忍耐,形容與子女見面的急切心情。

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譯文:兒女們已站在眼前,你們的容貌我已認不出來。

注釋:略:全,都。省:識,記得。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

譯文:歡喜到了極點,不知說什麼好。收淚一笑,包含着多少悲哀。

注釋:哂:微笑。

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

譯文:明知這不是在夢中,可我的心仍在搖擺不踏實。

注釋:了知:確實知道。忽忽:恍惚不定貌。心未穩:心裏不踏實。

示三子注音

ㄕˊ ㄙㄢ ㄗ˙ ㄧˇ ㄍㄨㄟ ㄗˋ ㄨㄞˋ ㄐㄧㄚ

ㄑㄩˋ ㄩㄢˇ ㄐㄧˊ ㄒㄧㄤˋ ㄨㄤˋ , ㄍㄨㄟ ㄐㄧㄣˋ ㄅㄨˋ ㄎㄜˇ ㄖㄣˇ 。

ㄦˊ ㄋㄩˇ ㄧˇ ㄗㄞˋ ㄧㄢˇ , ㄇㄟˊ ㄇㄨˋ ㄌㄩㄝˋ ㄅㄨˊ ㄕㄥˇ 。

ㄒㄧˇ ㄐㄧˊ ㄅㄨˋ ㄉㄜˊ ㄩˇ , ㄌㄟˋ ㄐㄧㄣˋ ㄈㄤ ㄧ ㄕㄣˇ 。

ㄌㄧㄠˇ ㄓ ㄅㄨˊ ㄕˋ ㄇㄥˋ , ㄏㄨ ㄏㄨ ㄒㄧㄣ ㄨㄟˋ ㄨㄣˇ 。

示三子釋義

譯文

你們走遠了,我倒也不再惦念;及至歸期接近,反而難、以忍耐。

兒女們已站在眼前,你們的容貌我已認不出來。

歡喜到了極點,不知說什麼好。收淚一笑,包含着多少悲哀。

明知這不是在夢中,可我的心仍在搖擺不踏實。

註釋

外家:外公家。

去遠:離去很遠。神宗元豐七年(1084),陳師道因家貧而將妻子兒女送往在四川做官的嶽丈處寄養。

歸近:歸期臨近。不可忍:難以忍耐,形容與子女見面的急切心情。

略:全,都。省(xing):識,記得。

哂(shěn):微笑。

了知:確實知道。

忽忽:恍惚不定貌。心未穩:心裏不踏實。

參考資料:

1、陶文鵬主編 .宋詩精華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 :367-368 .

示三子創作背景

  元豐七年(1084年),陳師道的嶽父郭概提點成都府路刑獄,陳師道因母親年老不得同去,於是忍受了與妻子兒女離別的悲痛。將近四年以後,即1087年(元祐二年),陳師道充任徐州州學教授,纔將妻兒接回到徐州這首《示三子》即是作於妻兒們剛回來之時,也是非常傑出的一首。

參考資料:

1、繆鉞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年:648-650頁

示三子賞析

  這首詩描述的主要是詩人思親、見親的全程心靈感受,言語易懂,感人至深。

  首二句說妻兒們去遠了,相見無期,也就不那麼惦記了;而當歸期將近,會面有望,則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去遠」句固然是記錄了詩人的實情,然而也深刻地表現了他無可奈何的失望和悲傷,詩人決非真的忘情於妻兒,而是陷於一種極度的絕望之中。「歸近」一句正說明了他對親人不可抑捺的情愫。

  「兒女」二句寫初見面的情形。因離別四年,兒女面目已不可辨認。陳師道的《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中說:「何者最可憐,兒生未知父。」可見別時兒女尚幼,故至此有「眉目略不省」的說法,表明了離別時間的長久,並寓有親生骨肉幾成陌路的感喟。

  「喜極」二句是見面之後複雜心情的表現。久別重逢,驚喜之餘,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是相顧無言,淚灑千行,然後破涕爲笑,慶幸終於見面。此十字中,將久別相逢的感情寫得淋漓盡致,詩人抓住了悲喜苦樂的矛盾心理在一瞬間的變幻,將複雜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

  「了知」二句更深一層作結,說雖然明知不是在夢中相見,但猶恐眼前的會面只是夢境,心中仍然恍恍惚惚,不能安定。這種心理的描繪,寫得入木三分。由此可以推知:在與親人分離的四年中,詩人多少次夢見親人,然而卻是一場空歡喜,反增添了無限的愁思和悲苦,正因爲失望太多,幻滅太多,所以當真的會面時,反而產生了懷疑,唯恐仍是夢中之事,深沉的思念之情便在此中曲折表現了出來。這兩句源於杜甫《羌村》組詩中寫回家初見親人的驚喜和疑慮:「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意謂久別重逢,如相見於夢中,後來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中「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即用杜甫詩意;而陳師道此二句是翻用杜甫詩的句子,與晏幾道《鷓鴣天》中所說的「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意境略同,可見陳師道取前人詩意能點化出新意。

  此詩通篇造語質樸渾厚,無矯飾造作之氣,讀來惻惻感人,其原因主要在於詩人感情的真摯,語語皆從肺腑中流出,所謂至情無文,即是藝術上一種極高的境界。此類渾樸的作品得力於陳師道向古樂府和杜甫詩的學習,然而他並不在字句上摹仿前人,而在格調立意上倩鑑前人,故張表臣在《珊瑚鉤詩話》中引陳師道的話說:「今人愛杜甫詩,一句之內,至竊取數字以仿像之,非善學者。學詩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這在他自己的作品中已有充分的表現。陳師道論詩標舉「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後山詩話》),即是他形成這種創作風貌的理論基礎。但此類作品在他的集子中也並不很多,故尤爲珍貴。

  陳師道論詩,提倡「寧拙無巧,寧樸無華。」(《後山詩話》)此詩就是樸拙無華而感人肺腑的好詩。說它樸拙,因爲全詩沒有典故,沒有藻飾,章法平直,句法簡潔,並不追求文外曲致。說它感人,是因爲字裏行間洋溢着至性至情,深摯敦厚,絕無造作虛飾。然而此詩雖不煉句而煉意:首聯寫久別重逢之情極爲生動,尾聯則活畫出疑信參半之心態。用極簡潔的詩句刻畫出複雜深微的感情,所以耐人回味。

  陳師道做詩追求古樸,講究錘鍊,自稱「此生精力盡於詩」,黃庭堅《病起荊江亭即事》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句,因此,他的詩往往枯澀生硬。這首詩純是寫情,凝練精到,表現了骨肉至情,是他詩中上乘之作。

陳師道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爲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祕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爲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着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後山先生集》,詞有《後山詞》。 ...

陳師道朗讀
()

猜你喜歡

不用鐮鋤鏟鑊鍬,無須掘割捆抬挑。

一丘田有幾遺穗,五合米需千折腰。

俯仰雍容君逸少,屈伸艱拙僕曹交。

才因拾得抬身起,忽見身邊又一條。

()

柳引青煙,花傾紅雨,老來怕見清明。欲行還住,天氣弄陰晴。是處吹簫巷陌,衫襟漬、春酒如餳。溪橋畔,涓涓流水,雞犬靜柴荊。高城。天共遠,山遮望斷,草喚愁生。等五湖煙景,今有誰爭。悽斷湘靈鼓瑟,寫不盡、楚客多情。空惆悵,春閨夢短,斜月曉聞鶯。

()

洞天景色常春,嫩紅淺白開輕萼。瓊筵鎮起,金爐煙重,香凝錦幄。

窈窕神仙,妙呈歌舞,攀花相約。彩雲月轉,朱絲網徐在,語笑拋球樂。

繡袂風翻鳳舉,轉星眸、柳腰柔弱。頭籌得勝,歡聲近地,光容約。

滿座佳賓,喜聽仙樂,交傳觥爵。龍吟欲罷,彩雲搖曳,相將歸去寥廓。

()

溪行有深湍,山行無寸土。當暑踐炎石,似魚遊熱釜。

對嶺見深林,林深防猛虎。殺人飲其血,手把髑髏舞。

()

野水明春色,晴沙帶汐痕。朱樓黃鳥日,青草白鵝村。

野老能分席,官軍不到門。毋煩問漁艇,即此是桃源。

()

華省得高彥,道誼端可即。暌違苦炎熱,書記每相憶。

因擬翠微寺,侵晨計登陟。適我絆公事,躋馬復停勒。

薄午始入山,石磴恆喘息。諸老巳偕至,樽俎羅酒食。

解衣各就坐,虛禮厭繁飾。候吏戒遠去,各令息足力。

掀簾覿遐景,迢遞詎堪測。三山接江渚,連江亙如翊。

雲深忽復斷,萬象筵幾逼。須臾出畫圖,一似曾剪拭。

漠漠水田白,隱隱露溝洫。誰當擘泰華,高下平嶮仄。

斜日墜林杪,飛鳥斂歸翼。茲遊滌煩暑,涼思滿胸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