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二首

塞上曲二首朗讀

軍門頻納受降書,一劍橫行萬裏餘。

漢祖謾誇婁敬策,卻將公主嫁單於。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塞上曲二首注音

ㄐㄩㄣ ㄇㄣˊ ㄆㄧㄣˊ ㄋㄚˋ ㄕㄡˋ ㄒㄧㄤˊ ㄕㄨ , ㄧ ㄐㄧㄢˋ ㄏㄥˊ ㄒㄧㄥˊ ㄨㄢˋ ㄌㄧˇ ㄩˊ 。

ㄏㄢˋ ㄗㄨˇ ㄇㄢˊ ㄎㄨㄚ ㄌㄩˇ ㄐㄧㄥˋ ㄘㄜˋ , ㄑㄩㄝˋ ㄐㄧㄤ ㄍㄨㄥ ㄓㄨˇ ㄐㄧㄚˋ ㄉㄢ ㄩˊ 。

ㄏㄢˋ ㄐㄧㄚ ㄐㄧㄥ ㄓˋ ㄇㄢˇ ㄧㄣ ㄕㄢ , ㄅㄨˊ ㄑㄧㄢˇ ㄏㄨˊ ㄦˊ ㄆㄧ ㄇㄚˇ ㄏㄞˊ 。

ㄩㄢˋ ㄉㄜˊ ㄘˇ ㄕㄣ ㄔㄤˊ ㄅㄠˋ ㄍㄨㄛˊ , ㄏㄜˊ ㄒㄩ ㄕㄥ ㄖㄨˋ ㄩˋ ㄇㄣˊ ㄍㄨㄢ 。

塞上曲二首賞析

  戴叔綸的《塞上曲》共兩首,爲七言絕句。這兩首詩少有被同選的,多是選了第二首。至於爲什麼,不妨將這兩首統一說完後再做分析。(一)中提到了個婁敬。這婁敬是漢初時人。他最早一個勸說後來的高帝劉邦建都長安,佔得地利之優,因此被賜以劉姓,且封爲建信侯。後稱之爲劉敬。漢初那個時候匈奴兵強,他曾提出和親之策,並遷徙原六國貴族後代及豪強大族十萬餘人充實關中(今東西橫貫陝西、北經西安的渭河流域地區),以增實力。歷史對其當時的這個舉措是肯定的。但此詩對這個故事是持否定態度的。該詩先在上一聯讚頌了武力靖邊、匈奴歸降的一劍橫行之功,而後是諷刺漢高祖劉邦詐誇婁敬的和親之策,卑下地將漢之公主嫁與匈奴王單於。搞清了這是一首和親靖邊的諷刺詩,也就弄清了爲何屢屢被漏選。原來人們對邊事的處置天然的存有尚武意識,也天然的鄙視和親靖邊,似乎那是一種掉大價的舉動。(二)則較之(一)淺明瞭許多,只是裏面也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門關」。這「生入玉門關」原本是定遠候班超的句子,是說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時思歸鄉裏,上書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班超30年駐使西域,爲國家民族鞠躬盡瘁,老而思鄉求返,本無可咎。但以戴叔綸之見,班超的愛國主義還是不夠徹底---他不應提出「生入玉門關」,也無須提出「生入玉門關」,安心報國是了。戴叔綸的愛國之切是好的,義無返顧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這個實際例子上看,總覺得不是那麼太近人情。知道了這個典故,全詩也就沒啥費解的了。前一聯講的是漢家重兵接敵,對胡兵一騎都不會放過。而後就是方纔說過的那個典故---不回玉門關了,以必死信念戰勝胡兵,報國靖邊以寧。我以爲,戴詩同前人述志慷慨的邊塞詩風一體同出,大都是吟詠壯士一去不復還的豪言志向,至於時代特徵的分析、判斷及有關主張,則稍嫌抽象,倘如不將上詩注爲唐中期的戴詩,而隨便說成爲別個時代的,也是很難提出疑問來的。

戴叔倫

戴叔倫(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 ...

戴叔倫朗讀
()

猜你喜歡

禁城開曉望,曙色亂晴陰。柳暗春藏陌,花明暖到林。

條風翻戲蝶,淑景動鳴禽。最是宸遊地,春來雨露深。

()

小法勿貪焚,無二亦無三。

唯此一事實,何用廣言談。

()

江南水闊疑無地,漢北風高忽似秋。鴻雁定應驚悄悄,麒麟何許泣幽幽。

步兵阮籍唯耽酒,隱士龐公不入州。敢饜朝盤惟苜蓿,封侯渾是爛羊頭。

()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處艱。左行防陷澤,北注復歸山。

白石漱不盡,貞禽去即還。流香莫嫌近,蘭芷老逾慳。

()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攜歌管遊。

鶯花有意欲惱亂,風雨何事相淹留。

南園綵棚映綠樹,西湖畫舫臨清流。

幾時雲陰得斂霽,願把一樽相獻酬。

()

木落山空君未歸,我行江山幾依依。

山空木落有佳處,政爾待君相發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