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蓮

秋蓮朗讀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

譯文:盛開在夏季的蓮花到了秋天經受不住風霜的侵襲而漸漸凋萎了。

注釋:秋蓮:宋代理學創始人周敦頤有一篇著名的散文《愛蓮說》,借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寄託高潔的志趣。亭亭:聳立的樣子。不自容:形容荷莖細弱不能自持。杳杳:深遠的樣子。此處形容香氣飄得很遠。欲誰通:想同誰人同消息呢?

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譯文: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賞的興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讓人忍受的是秋蓮的花葉已經敗落了。

注釋:不堪:不能忍受。翠減紅銷:指秋天紅花凋殘,綠葉飄零。

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

譯文:本來還以爲蓮蓬成長起來可以保持秋蓮的晚節,哪裏知道白露之時秋風已經颳起。

注釋:擬:打算。青房:指蓮蓬。白露:節氣名,這裏亦可解釋爲露水。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譯文:大自然的變化和人世的變化一樣,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歷歷分明,還是不要讓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時光吧。

注釋:盛衰:有雙關之意,既可指蓮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老:這裏借指閱歷多有經驗。莫放:不要讓,不要使得。扁舟:小舟。

秋蓮注音

ㄕㄡˋ ㄧㄥˇ ㄊㄧㄥˊ ㄊㄧㄥˊ ㄅㄨˊ ㄗˋ ㄖㄨㄥˊ , ㄉㄢˋ ㄒㄧㄤ ㄧㄠˇ ㄧㄠˇ ㄩˋ ㄕㄟˊ ㄊㄨㄥ ?

ㄅㄨˋ ㄎㄢ ㄘㄨㄟˋ ㄐㄧㄢˇ ㄏㄨㄥˊ ㄒㄧㄠ ㄐㄧˋ , ㄍㄥˋ ㄗㄞˋ ㄐㄧㄤ ㄑㄧㄥ ㄩㄝˋ ㄌㄥˇ ㄓㄨㄥ 。

ㄋㄧˇ ㄩˋ ㄑㄧㄥ ㄈㄤˊ ㄑㄩㄢˊ ㄨㄢˇ ㄐㄧㄝˊ , ㄑㄧˇ ㄓ ㄅㄞˊ ㄌㄨˋ ㄧˇ ㄑㄧㄡ ㄈㄥ 。

ㄕㄥˋ ㄕㄨㄞ ㄌㄠˇ ㄧㄢˇ ㄧ ㄖㄢˊ ㄗㄞˋ , ㄇㄛˋ ㄈㄤˋ ㄆㄧㄢ ㄓㄡ ㄐㄧㄡˇ ㄧˋ ㄎㄨㄥ 。

秋蓮釋義

譯文

盛開在夏季的蓮花到了秋天經受不住風霜的侵襲而漸漸凋萎了。

淡淡的清香也不再引起路人欣賞的興趣了。在江清月冷中,更不能讓人忍受的是秋蓮的花葉已經敗落了。

本來還以爲蓮蓬成長起來可以保持秋蓮的晚節,哪裏知道白露之時秋風已經颳起。

大自然的變化和人世的變化一樣,盛衰都在我的老眼中歷歷分明,還是不要讓小船上的酒杯空着,珍惜眼前的好時光吧。

註釋

秋蓮:宋代理學創始人周敦頤有一篇著名的散文《愛蓮說》,借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寄託高潔的志趣。這首詠物詩,以秋蓮自喻,寄託身世之感,感情真摯沉痛,理趣雋永,從中可以看出宋代理學對劉因的深刻影響。

亭亭:聳立的樣子。

不自容:形容荷莖細弱不能自持。

杳杳:深遠的樣子。此處形容香氣飄得很遠。

欲誰通:想同誰人同消息呢?

不堪:不能忍受。

翠減紅銷:指秋天紅花凋殘,綠葉飄零。

擬:打算。

青房:指蓮蓬。

白露:節氣名,這裏亦可解釋爲露水。

盛衰:有雙關之意,既可指蓮花的盛衰,也可以指世代的盛衰、朝代的更迭。

老:這裏借指閱歷多有經驗。

莫放:不要讓,不要使得。

扁舟:小舟。

參考資料:

1、鄧安生,葉君遠.《中國古典詩歌基礎文庫·元明清詩卷》.杭州:浙江文學出版社,1996:50

2、王德明.《古代詠物詩精選點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262

3、胡光舟,周滿江.《中國曆代名詩分類大典(1)》.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603

4、武安國,聶振弢.《元詩選注》.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99

5、黃益庸,張亞真.《千年千家詩》.哈爾濱: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1990:172

6、容城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容城縣拒馬詩社.《容城詩選》.北京:改革出版社,1989:17

7、王坤.《中華古詩文精品導讀》.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295

8、《新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委會.《新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

秋蓮創作背景

  這首七律是託物寄意之作。詩人生於蒙古軍滅金之後的1249年,其時南宋政權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宋亡後他也一度被迫仕元,任贊善大夫之職,雖然不久藉口母病辭歸.但始終悔恨自己的失節。這首詩就是借詠秋蓮來寫自己無可奈何的處曉和難全晚節的悔恨。

參考資料:

1、王坤.《中華古詩文精品導讀》.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295

秋蓮賞析

  孟浩然詩有「看取蓮稅淨,應方不染心」之句;周敦頤謂。蓮,花之君於者也」,極贊其。出淤泥而不染」。自古以來,蓮花便是人們心圓中高潔品性的象徵,詩家墨客每每稱歎頌美,寄情寫意,留下不少名篇佳句。

  然而,劉因這首《秋蓮》卻獨脫舊制,不是正面歌頌蓮花之潔美形質,而是以深沉抑鬱的筆調傷惋秋後蓮花之凋萎衰殘。詩旨所在,是對美好事物橫遭厄運的悼惜,也是自己坎坷身世、苦悶心緒的寫照,別具一番情味,別呈一種意趣。

  首聯開筆於「瘦影」二字,寫出了「秋蓮」枯衰的軀形,雖然仍是「亭亭」豎起,卻瘦弱乏力,難以自持。「影」固如此,「香」更微淡,杳杳飄散之時,不知欲與誰相通消息。「不自容」,已見立身極其不易,隨時均有倒下的可能;「欲誰通」,又顯寂寞無朋,四周尋不到足以互慰的同伴,自憐、自嘆、孤立、悵惘,種種辛酸情緒在兩句中流露無遺。

  頷聯進一步針對。秋蓮』的遭遇與嚴酷的環境作了具體描述,當日盛開的花朵凋謝了,碧綠的葉子枯萎了,正是不堪忍受的「翠減紅銷」之際。尤有甚者,眼前的環境,江水清涼,月色冷漠,更增添了寒慘悽苦的氣息。如果說前兩句寫了「秋蓮」萎頓落寞的狀態,那麼,這兩句則點明造成此種狀態的原因是大自然消長生殺的基本規律所致,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規律。

  頸聯筆意轉深,謂「秋蓮」雖已落盡鉛華,卻欲留得青青蓮房,以保持美好的「晚節」;不料白露寒霜中吹來了凜冽秋風,連這一顆微小的秋實也將被橫掃淨盡。顯然無論往日的花開得何等鮮艷,無論它的本質何等潔美,在嚴酷的季節,面臨無情的風霜,「秋蓮」被摧殘而衰亡的命運是不可逃脫的。

  至此,這三聯六句,字面上是句句寫「秋蓮」,但實際上卻是處處寫詩人自己。聯繫劉因的身世,他是南宋入元的遺民,作爲元初的一位有影響的詩人,他在不少詩作中表露了對宋朝的追憶和懷戀、對當代政治與社會現實的不滿以及對自己坎坷遭遇的感傷。這首詩正是以象徵的手法,借詠「秋蓮」來寄託感慨,詩中所寫「秋蓮」的一切情狀都暗示着詩人自身的遭遇。因此,尾聯兩句,便明確點出世道、人生的盛衰變化,在自己眼中依然歷歷分明,還是聊且逍遙自樂,不要令小船上的酒杯空着。於愁悶之時想到了酒,希望在「醉鄉」中逃避現實、自我完善,這是古代歷遭磨難的不得志的知識分子常常採用的一種「解脫」手段;就詩歌作品中的此類內容而論,所造成的感情韻味,則宛如發出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

  這首律詩以四分之三的筆墨吟詠秋蓮,筆觸細膩入微,既寫了此花在特定環境下的形態、香氣、色澤、花實,又寫了江、月、風、露等與之同時並存的自然景物。其中以「瘦影亭亭」對「淡香杏杏」、「翠減紅銷」對「江清月冷」(此爲句中對)。「青房全晚節」對「白露已秋風」,均見工巧貼切,獨開新意。至於末兩句的抒情,可謂真摯沉痛,寓旨幽深,爲讀者留下了品味回思的餘地。

劉因

劉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學家、詩人。字夢吉,號靜修。初名駰,字夢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縣)人。3 歲識字,6歲能詩,10歲能文,落筆驚人。年剛20,才華出衆,性不苟合。家貧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愛諸葛亮「靜以修身」之語,題所居爲「靜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應召入朝,爲承德郎、右贊善大夫。不久藉口母病辭官歸。母死後居喪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劉因爲官,他以疾辭。死後追贈翰林學士、資政大夫、上護軍、追封「容城郡公」,諡「文靖」。明朝,縣官鄉紳爲劉因建祠堂。 ...

劉因朗讀
()

猜你喜歡

淵明苦長飢,中年求一官。歸來蒔松菊,頗覺生理難。

我恐須出仕,未出心已寒。好謝山巨源,作吏廢遊觀。

()

虞丞相與趙將軍,同策江淮第一勳。

大羽進賢今寂寞,凌煙頌裏感風雲。

()

斯文今有主,一代頌鴻儒。道紹二程學,齡登九老圖。

化裁金作礪,持守玉爲壺。我輩蒙嘉惠,稱揚豈近諛。

()

案牘勞終日,何如此職清。坐談惟往聖,環立有書生。

棘院頻抽句,賢關久擅名。盡心期報國,端不負生平。

()

漁樵並舍兩相忘,三徑回看久就荒。只有生平真活計,湖光萬頃接山光。

()

分將禪舍作書巢,補葺何妨自剪茅。客病最宜親梵夾,家貧只合薦山餚。

恰逢花盡荷擎蕊,正苦林疏筍放梢。長吏任教徵稅遍,傳呼應不到荒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