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中秋夜潮

滿江紅·中秋夜潮朗讀

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偏只到、涼秋半破,鬥成雙絕。有物指磨金鏡淨,何人拏攫銀河決?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

譯文:滔滔江河歸大海,而海水的潮漲潮落,皆與月亮的圓缺有關。偏偏只等到,過了半個秋天的時候,拼成明亮的圓月和壯觀的潮水。這時,月亮好像經過什麼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後,越發顯得明亮澄圓。江潮到來就像銀河被人挖開了一個決口那樣,奔騰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宮中的嫦娥。

注釋:陰:指低凹處。潮信:即潮。因其來時有定時,故稱「潮信」。半破:指半輪月亮。鬥成:拼成。雙絕:指圓月和潮水。金鏡:比喻月亮。拏攫:奪取。擎同拿。子胥: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大夫。沉冤:久未昭雪的冤屈,指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勸諫而賜其寶劍,令其自刎。

光直下,蛟龍穴;聲直上,蟾蜍窟。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待明朝說似與兒曹,心應折!

譯文:月光普瀉,直照海底的蛟龍窟穴。潮聲直展蟾蜍藏身的月官。月夜太空素光皓潔,而浩瀚海面又白浪如雪,廣闊天地間潔淨澄澈,猶如用刷子刷洗了一般。一腔激氣直衝雲霄,似乎能驅走月中的粉黛。他舉杯酌酒,似乎一口氣就能吞下吳越兩國。若是明日把我今夜觀潮所見之奇景與所生之豪情說與兒輩聽聽,那他們也會爲之心膽驚裂啊!

注釋:蛟龍穴:傳說水底有蛟龍居住的宮殿,即龍宮。聲直上:指潮水的濤聲。蟾蜍窟:即月宮。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蟾蜍即蛤蟆。洞然:潔淨的樣子。刷:刷去污垢。粉黛:粉敷面而助白,黛畫啓而增黑,都是婦女使用的妝飾品。說似:講論。兒曹:兒輩。心折:中心摧傷,即憾動了心靈。

滿江紅·中秋夜潮注音

ㄨㄢˋ ㄕㄨㄟˇ ㄍㄨㄟ ㄧㄣ , ㄍㄨˋ ㄔㄠˊ ㄒㄧㄣˋ ㄧㄥˊ ㄒㄩ ㄧㄣ ㄩㄝˋ 。 ㄆㄧㄢ ㄓˇ ㄉㄠˋ 、 ㄌㄧㄤˊ ㄑㄧㄡ ㄅㄢˋ ㄆㄛˋ , ㄉㄡˋ ㄔㄥˊ ㄕㄨㄤ ㄐㄩㄝˊ 。 ㄧㄡˇ ㄨˋ ㄓˇ ㄇㄛˊ ㄐㄧㄣ ㄐㄧㄥˋ ㄐㄧㄥˋ , ㄏㄜˊ ㄖㄣˊ ㄋㄚˊ ㄐㄩㄝˊ ㄧㄣˊ ㄏㄜˊ ㄐㄩㄝˊ ? ㄒㄧㄤˇ ㄗ˙ ㄒㄩ ㄐㄧㄣ ㄧㄝˋ ㄐㄧㄢˋ ㄔㄤˊ ㄜˊ , ㄔㄣˊ ㄩㄢ ㄒㄩㄝˇ 。

ㄍㄨㄤ ㄓˊ ㄒㄧㄚˋ , ㄐㄧㄠ ㄌㄨㄥˊ ㄒㄩㄝˋ ; ㄕㄥ ㄓˊ ㄕㄤˋ , ㄔㄢˊ ㄔㄨˊ ㄎㄨ 。 ㄉㄨㄟˋ ㄨㄤˋ ㄓㄨㄥ ㄊㄧㄢ ㄉㄧˋ , ㄉㄨㄥˋ ㄖㄢˊ ㄖㄨˊ ㄕㄨㄚ 。 ㄐㄧ ㄑㄧˋ ㄧˇ ㄋㄥˊ ㄑㄩ ㄈㄣˇ ㄉㄞˋ , ㄐㄩˇ ㄅㄟ ㄅㄧㄢˋ ㄎㄜˇ ㄊㄨㄣ ㄨˊ ㄩㄝˋ 。 ㄉㄞˋ ㄇㄧㄥˊ ㄓㄠ ㄕㄨㄛ ㄙˋ ㄩˇ ㄦˊ ㄘㄠˊ , ㄒㄧㄣ ㄧㄥ ㄓㄜˊ !

滿江紅·中秋夜潮釋義

譯文

滔滔江河歸大海,而海水的潮漲潮落,皆與月亮的圓缺有關。偏偏只等到,過了半個秋天的時候,拼成明亮的圓月和壯觀的潮水。這時,月亮好像經過什麼人把表面重新揩磨以後,越發顯得明亮澄圓。江潮到來就像銀河被人挖開了一個決口那樣,奔騰而下,想起冤死的伍子胥便看看月宮中的嫦娥。

月光普瀉,直照海底的蛟龍窟穴。潮聲直展蟾蜍藏身的月官。月夜太空素光皓潔,而浩瀚海面又白浪如雪,廣闊天地間潔淨澄澈,猶如用刷子刷洗了一般。一腔激氣直衝雲霄,似乎能驅走月中的粉黛。他舉杯酌酒,似乎一口氣就能吞下吳越兩國。若是明日把我今夜觀潮所見之奇景與所生之豪情說與兒輩聽聽,那他們也會爲之心膽驚裂啊!

註釋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遊》、《傷春曲》。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韻;後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韻。用入聲韻者居多。

陰:指低凹處。

潮信:即潮。因其來時有定時,故稱「潮信」。

半破:指半輪月亮。

鬥成:拼成。雙絕:指圓月和潮水。

金鏡:比喻月亮。

拏攫(ná jué):奪取。擎同拿。

子胥:伍子胥,春秋時吳國大夫。

沉冤:久未昭雪的冤屈,指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勸諫而賜其寶劍,令其自刎。

蛟龍穴:傳說水底有蛟龍居住的宮殿,即龍宮。

聲直上:指潮水的濤聲。

蟾蜍窟:即月宮。古代傳說月中有蟾蜍,蟾蜍即蛤蟆。

洞然:潔淨的樣子。刷:刷去污垢。

粉黛:粉敷面而助白,黛畫啓而增黑,都是婦女使用的妝飾品。

「舉杯」句:指吳王夫差殺死伍子胥和越王勾踐殺死大夫文種的事,是對他們殺害大臣的譴責。

說似:講論。兒曹:兒輩。

心應折:江淹《別賦》:「使人意奪神孩,心拆骨驚。」心折,中心摧傷,即憾動了心靈。

參考資料:

1、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唐宋詞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403-404

2、李曉麗.國人必讀宋詞手冊: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304

3、江天.中國才子文化集成(二)唐詩宋詞:新世界出版社,1998:809-810

滿江紅·中秋夜潮創作背景

  中秋海潮,是大自然的壯觀景象。早在北宋,蘇軾就寫過《八月十五看潮五絕》,其首絕曰:「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南宋辛棄疾也寫過《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等上乘之作。史達祖這首題爲「中秋夜潮」的《滿江紅》,在某種程度上看,就正是繼承蘇、辛「豪放」詞風之作,它寫出了夜潮的浩蕩氣勢,寫出了皓潔的中秋月色,更藉此而抒發了自己胸中的一股激情,令人讀後產生如聞錢塘潮聲擊蕩於耳的感覺。

滿江紅·中秋夜潮賞析

  史達祖本來是一位「婉約派」的詞人。前人之所以盛讚他,主要是因爲他具有那種婉麗細膩的詞風。其實,他的詞風並不侷限於「婉約」一路。像這首詞,就抒發了他胸中不常被人看見的豪氣激情,在風格上也顯得沉鬱頓挫、激昂慷慨,語句鏗鏘,意境深沉,運筆穩健,充滿了激盪今古的豪氣。這就可以大大幫助讀者加深對其人、其詞的全面瞭解。

  中秋海潮,是大自然的壯觀景象。早在北宋,蘇軾就寫過《八月十五看潮五絕》,其首絕曰:「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南宋辛棄疾也寫過《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等上乘之作。史達祖這首題爲「中秋夜潮」的《滿江紅》,在某種程度上看,就正是繼承蘇、辛「豪放」詞風之作,它寫出了夜潮的浩蕩氣勢,寫出了皓潔的中秋月色,更藉此而抒發了自己胸中的一股激情,令人讀後產生如聞錢塘潮聲擊蕩於耳的感覺。

  因爲是寫「中秋夜潮」,所以全詞就緊扣海潮和明月來寫。開頭兩句「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即分別交待了潮與月兩個方面,意謂:水歸屬於「陰」,而月爲「太陰之精」,因此潮信的盈虛——潮漲潮落,皆與月亮的圓缺有關。這裏所用的「歸」和「盈虛」兩組動詞,就爲下文的描寫江潮夜漲,蓄貯了巨大的「勢能」。大江東去,這其中本就蓄積了許多的「力量」。此時,在月球的引力下,它又要返身過來,提起它全身的氣力向錢塘江中撲湧而去,這是非常壯觀驚險的。故而在分頭交待過潮與月之後,接着就把它們合起來寫:「偏只到,涼秋半破,鬥成雙絕」。只有逢到每年的中秋(即「涼秋半破」時),那十分的滿月與「連山噴雪」而來的「八月潮」(李白《橫江詞》:「浙江八月何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才拼合成了堪稱天地壯觀的「雙絕」奇景。它們「壯」、「奇」之所在,以下兩句即分寫之:「有物揩磨金鏡淨」是寫月亮,它似經過什麼人把它重加揩磨以後那樣,越發顯得明亮澄圓:「何人拏攫銀河決」是寫江潮,它就像銀河被人挖開了一個缺口那樣,奔騰而下。對於後者,不妨引一節南宋人周密描繪浙江(即錢塘江)潮的文字來與之參讀,以加強感性認識。《武林舊事》卷三《觀潮》條裏寫道:「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爲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至於前者(中秋之月),則前人描寫多矣,無須贅引。總之,眼觀明月,耳聽江潮,此時此地,怎能不引起驚歎亢奮之情?但由於觀潮者的身世際遇和具體心境不同,所以同是面對這天下「雙絕」,其聯想和感觸亦自不同。比如宋初的潘閬,他寫自己觀潮後的心情是「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酒泉子》),主要言其驚心動魄之感;蘇軾則在觀潮之後,「笑看潮來潮去,了生涯」(《南歌子》),似乎悟得了人生如「潮中之沙」(「寓身化世一塵沙」)的哲理;而辛棄疾則說:「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馬素車東去。堪恨處,人道是、子胥冤憤終千古」(《摸魚兒》),在他看來,那滔天而來的白浪,正是伍子胥的幽靈駕着素車白馬而來。但是史達祖此詞,卻表達了另一種想象與心情:「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沉冤雪。」這裏的一個着眼點在於「雪」字:月光是雪白晶瑩的,白浪也是雪山似地噴湧而來,這正象徵着伍子胥的「沉冤」已經洗雪乾淨。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寫時近中秋、月夜泛湖的情景道:「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裏俱澄澈。」又雲:「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這實際是寫他「通體透明」、「肝膽冰雪」的高潔人品。史詞的「子胥見嫦娥」則意在借白浪皓月的景象來表達伍子胥那一片純潔無垢的心跡,也藉此而爲伍子胥一類忠君愛國而蒙受冤枉的豪傑平反昭雪。這表明:史氏雖身爲「堂吏」,胸中亦自有其政治上的是非愛憎,以及對於國事的關注之情。

  下闋繼續緊扣江潮與明月來寫。「光直下,蛟龍穴」是寫月,兼顧海:月光普瀉,直照海底的蛟龍窟穴:「聲直上,蟾蜍窟」是寫潮,兼及月:潮聲直震蟾蜍藏身的月宮。兩個「直」字極有氣勢,極有力度,充分顯示了中秋夜月與中秋夜潮的偉觀奇景。「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則合兩者寫之:天是潔淨的天,月光皓潔,「地」是潔淨的「地」,白浪噴雪;上下之間,一派「洞然如刷」,即張孝祥所謂「表裏俱澄澈」的晶瑩世界。對此,詞人的心又一次爲之而激動萬分、「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待明朝說似與兒曹,心應折!」這前兩句,正好符合了現今所謂的「移情」之說。——按照這種「移情論」,在創作過程中,物我雙方是可以互相影響、互相滲透的。比如,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中,就會出現象杜甫《春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之類的詩句;而「物」的形相、精神也同樣會影響到詩人的心態、心緒,如人見松而生高風亮節之感,見梅而生超塵脫俗之思,見菊而生傲霜鬥寒之情。史詞明謂「激氣已能」、「舉杯便可」,這後兩個詞組就清楚地表達了他的這種激氣豪情,正是在「光直下」、「聲直上」的偉奇景色下誘發和激增起來的。——當然,這也與他本身含有這種激氣豪情的內在條件有關。在外物的感召之下,一腔激情直衝雲霄,似乎能驅走月中的粉黛(美人);這股激情又使他舉杯酌酒,似乎一口能吞下吳越兩國。這兩句自是「壯詞」。一則表現了此時此地作者心胸的開闊和心情的激昂;另一則——如果細加玩味的話,也不無包含有對於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這些或者昏庸、或者狡獪的君王,以及那當作「美人計」誘餌的西施的憎惡與譴責,因爲正是他們共同謀殺了伍子胥。所以這兩句雖是寫自己的激氣與豪情,但仍是暗釦「月」(粉黛即月中仙女)、「潮」(吳越之爭釀出子胥作濤的故事)兩方面來展開詞情的,因此,並不能視爲走題。末兩句則「總結」上文,詞人說:若是明朝把我今夜觀潮所見之奇景與所生之豪情說與你輩(「兒曹」含有輕視之意)去聽,那不使你們爲之心膽驚裂纔怪呢!詞情至此,達到高潮,也同時戛然中止,如覺有激盪難遏的宏響嗡嗡迴旋於耳畔。

史達祖

史達祖1163~1220?年,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開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過幕僚。韓侂冑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牽連受黥刑,死於貧困中。史達祖的詞以詠物爲長,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還在寧宗朝北行使金,這一部分的北行詞,充滿了沉痛的家國之感。今傳有《梅溪詞》。存詞112首。 ...

史達祖朗讀
()

猜你喜歡

榮路徘徊力已疲,保全恩惠劇春熙。

須知散櫟無庸日,方到羣材構廈時。

()

夜來大醉別衡陽,今日長吟下楚湘。

翠藻青蘋魚市井,白蘋紅蓼雁家鄉。

江雲起處濛濛溼,山雨來時陣陣涼。

欹枕不禁肝肺熱,汪然流涕惜興亡。

()

絮雲翳日,煙柳斷腸,羈遊怕尋芳路。徐步青溪,不見春波照窺戶。

愁紅舞,哀燕語。漫笑我、老懷空負。念佳麗,藉甚當年,懺情無緒。

幽討向何處。種菜編籬,花鳥竟誰主。呼起澹心難寫,孤悰寄毫素。

留靈瑣,邀夢雨。對逝水、曼吟千度。蘸金粉、與畫前朝,亂絲成縷。

()

先生身外固無求,帝問何嘗間隱幽。洛下當年遺盛事,乘傳猶得贊謀猷。

()

雙槳悠悠出岸沙,釣魚人住水西涯。隔溪殘雪春猶淺,時見寒梅一樹花。

()

學得浮雲往復還,裏中不出孰追攀。

九秋自與物情樂,一日須教我輩閒。

敢料都城有詩句,故應魂夢在山間。

今朝車上瓶無分,更可憐哉我阻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