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江紅·齊山繡春臺

滿江紅·齊山繡春臺朗讀

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臺頂。雙腳健、不煩筇杖,透巖穿嶺。老去漸消狂氣習,重來依舊佳風景。想牧之、千載尚神遊,空山冷。

譯文:十二年前曾經登上齊山繡春臺頂,當時雙腳穩健不用柺杖穿山越嶺興致撮濃,年老俸衰後狂蕩豪放之氣漸漸消失,雖然依舊面對着過去一樣的美好風景,遙想當年杜牧之登齊山所作詩篇,千年之後還令人神馳心往,而今故人不見空山寂寂格外淒冷。

注釋:筇杖:竹杖。透巖穿嶺:穿山越嶺。想牧之、千載尚神遊,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處,虎狼猶梗。勾蠡規模非淺近,石苻事業真俄頃。問古今、宇宙竟如何,無人省。

譯文:齊山之下,江水永遠滾滾不停,江本岸邊,淮山上殘陽返照暮靄沉沉,遙望中原在哪裏呢,虎狼般的敵人還盤踞其中,勾踐范蠡破吳獲勝長期準備決非淺近之力,謝安謝玄大破苻堅抓住時機頃刻成功,問宇宙中古往今來興亡盛衰這是爲什麼呢,其中道理啊沒有人能懂。

注釋:永:水流悠長。暝:日暮。這兩句是說江北淮山籠罩在暮色之中。虎狼:喻敵人。梗:阻塞。勾蠡:指越王勾踐和他的大臣范蠡。石苻:指後趙石勒和前秦苻堅,他們在位時間都很短。俄頃:一會兒。這裏暗以石苻喻金國。宇宙:天地萬物的總稱。

滿江紅·齊山繡春臺注音

ㄕˊ ㄦˋ ㄋㄧㄢˊ ㄑㄧㄢˊ , ㄘㄥˊ ㄕㄤˋ ㄉㄠˋ 、 ㄒㄧㄡˋ ㄔㄨㄣ ㄊㄞˊ ㄉㄧㄥˇ 。 ㄕㄨㄤ ㄐㄧㄠˇ ㄐㄧㄢˋ 、 ㄅㄨˋ ㄈㄢˊ ㄑㄩㄥˊ ㄓㄤˋ , ㄊㄡˋ ㄧㄢˊ ㄔㄨㄢ ㄌㄧㄥˇ 。 ㄌㄠˇ ㄑㄩˋ ㄐㄧㄢˋ ㄒㄧㄠ ㄎㄨㄤˊ ㄑㄧˋ ㄒㄧˊ , ㄔㄨㄥˊ ㄌㄞˊ ㄧ ㄐㄧㄡˋ ㄐㄧㄚ ㄈㄥ ㄐㄧㄥˇ 。 ㄒㄧㄤˇ ㄇㄨˋ ㄓ 、 ㄑㄧㄢ ㄗㄞˇ ㄕㄤˋ ㄕㄣˊ ㄧㄡˊ , ㄎㄨㄥ ㄕㄢ ㄌㄥˇ 。

ㄕㄢ ㄓ ㄒㄧㄚˋ , ㄐㄧㄤ ㄌㄧㄡˊ ㄩㄥˇ 。 ㄐㄧㄤ ㄓ ㄨㄞˋ , ㄏㄨㄞˊ ㄕㄢ ㄇㄧㄥˊ 。 ㄨㄤˋ ㄓㄨㄥ ㄩㄢˊ ㄏㄜˊ ㄔㄨˋ , ㄏㄨˇ ㄌㄤˊ ㄧㄡˊ ㄍㄥˇ 。 ㄍㄡ ㄌㄧˊ ㄍㄨㄟ ㄇㄛˊ ㄈㄟ ㄑㄧㄢˇ ㄐㄧㄣˋ , ㄕˊ ㄈㄨˊ ㄕˋ ㄧㄝˋ ㄓㄣ ㄜˊ ㄑㄧㄥˇ 。 ㄨㄣˋ ㄍㄨˇ ㄐㄧㄣ 、 ㄩˇ ㄓㄡˋ ㄐㄧㄥˋ ㄖㄨˊ ㄏㄜˊ , ㄨˊ ㄖㄣˊ ㄕㄥˇ 。

滿江紅·齊山繡春臺釋義

譯文

十二年前曾經登上齊山繡春臺頂,當時雙腳穩健不用柺杖穿山越嶺興致撮濃,年老俸衰後狂蕩豪放之氣漸漸消失,雖然依舊面對着過去一樣的美好風景,遙想當年杜牧之登齊山所作詩篇,千年之後還令人神馳心往,而今故人不見空山寂寂格外淒冷。

齊山之下,江水永遠滾滾不停,江本岸邊,淮山上殘陽返照暮靄沉沉,遙望中原在哪裏呢,虎狼般的敵人還盤踞其中,勾踐范蠡破吳獲勝長期準備決非淺近之力,謝安謝玄大破苻堅抓住時機頃刻成功,問宇宙中古往今來興亡盛衰這是爲什麼呢,其中道理啊沒有人能懂。

註釋

齊山:在今安徽貴池縣東。繡春臺:在齊山頂上。

筇杖:竹杖。

透巖穿嶺:穿山越嶺。

想牧之、千載尚神遊,空山冷。:這兩句是說,如果唐代杜牧在千載之下還來神遊故地,將只見寂寞空山。

永:水流悠長。這兩句是說齊山之下江水長流。

淮山:指淮水兩岸的山。宋、金以淮水爲界。暝:日暮。這兩句是說江北淮山籠罩在暮色之中。

虎狼:喻敵人。梗:阻塞。這兩句是說中原一帶敵人還盤踞在那裏。

勾蠡:指越王勾踐和他的大臣范蠡。勾踐曾大敗於吳,屈服請和。此後他臥薪嚐膽,並用范蠡、文種等整頓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攻滅吳國。這句是說勾踐和范蠡的滅吳規劃是長遠之計。

石苻:指後趙石勒和前秦苻堅,他們在位時間都很短。俄頃:一會兒。這裏暗以石苻喻金國。

宇宙:天地萬物的總稱。

參考資料:

1、唐圭璋.《唐宋詞選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第550頁

2、郭彥全編著,歷代詞今譯,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09,第313頁

滿江紅·齊山繡春臺創作背景

  宋末時期,詞人登上池州城(今安微貴池)東南的齊山繡春臺,遙望祖國山川,風光依舊,可是河山已有異樣之感,從而引起「故國之思」,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馬麗選注,滿江紅,東方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第66頁

滿江紅·齊山繡春臺賞析

  詞的上片寫登臨齊山的今昔之感。詞起筆「十二年前,曾上到、繡春臺頂。」從昔日登此山寫起,說明這次是舊地重遊。昔日登山的情景怎樣呢?即十二年前詩人憑着一股少年銳氣,邁開輕健的雙腳,不需藉助竹杖,翻山越嶺,直奔臺頂,是何等的瀟灑、豪放。這是詩人對昔日登臨的深情回憶。「老去漸消狂氣習,重來依舊佳風景。」十二年後,舊地重遊,風景依舊美好,而自己當年的狂放之氣卻逐漸消失了。當然「漸消」,還沒有完全消失。但不難看出,詩人這時的心境是較爲悲涼的。這樣,又由眼前景而聯想到曾登臨此山賦詩抒懷的前輩:「想牧之、千載尚神遊,空山冷。」詩人看到眼前破碎的山河,嚴峻的現實,心境是悲涼的,再沒有年輕時的「狂氣」了;而且也沒有杜牧那麼超脫,所以當他想到如果杜牧在千載之下,還來神遊故地,將只見寂寞空山。「空山冷」,是對國事日非的曲折反映,是詩人主觀心境的感受,表現了一種深沉的失落感。

  換頭處緊承上片「空山冷」而來,寫其居山而望。山下江水長流,山北淮山暝暝,中原一帶仍然被敵人盤踞。「淮山」,指淮水兩岸的山,宋、金以淮水爲界。以江北淮山籠罩在暮色之中,暗喻中原淪陷區暗無天日,看出詩人對中原父老的深切同情。「望中原何處」,即何處望中原?作一提頓,引人注目。詩人站在繡春臺上向北方金兵佔領區一望,河山已有異樣之感,究竟中原在哪裏呢?弦外之音,中原土地,已非我有。「虎狼猶梗」,即中原一帶敵人還盤踞着,以「虎狼」喻敵人,可見詩人對異族統治者爲害中原的切齒痛恨。一個「猶」字,表明對長期喪失國土的無比痛惜。面對眼前「虎狼猶梗」的現實情景,詩人借古喻今,提出自己的主張:「勾蠡規模非淺近,石苻事業真俄頃。」「勾蠡」,指越王勾踐和他的大臣范蠡。勾踐曾大敗於吳,屈服請和。此後他臥薪嚐膽,並用范蠡、文種等整頓朝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攻滅吳國。勾踐復國滅吳,皆因有長期計劃,故曰「非淺近」。「石苻」,指五胡十六國時的後趙石勒和前秦苻堅。他們在位時間都很短,故曰「真俄頃」。這裏暗以石苻喻金國,認爲金的統治不會長久。詩人在這裏一方面指出恢復中原須作長期努力;另一方面也說明只要發憤圖強,收復失地是完全能做到的。這反映出詩人對國事的關心和他卓越的政治見解。但可惜的是詩人晚年受讒被貶,只能發出濟時憂國的慨嘆:「問古今,宇宙竟如何,無人省。」古往今來,天地萬物興亡盛衰的道理,又有誰能理解呢?全詞以「無人省」作結,頗耐人尋味。

  此首寫詞人追憶十二年前登齊山的少年狂興。開頭三句點出追憶。「雙腳」二句勾勒少年登山的狂興,出語新奇。「老去」二句轉筆感慨,聯想杜牧尚能神遊千載,反映了詞人的達觀態度。以「空山冷」束拍,轉入下片感國事。換頭四句渲染登山遠眺之景,「望中原」二句點出金寇盤踞。「勾蠡」_二句以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復國與石勒、苻堅政權短命作對比,期望效法越王勾踐,表達對國事的關心。歇拍一問,寄慨深碭。全詞慷慨而不消沉,悲憤而不衰颯,表現出一種悲壯豪放的風格。

吳潛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爲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爲左丞相,封慶國公,後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於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鬱,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餘》。 ...

吳潛朗讀
()

猜你喜歡

龍飛天子攬英雄,舊德欣逢泰道通。

丹詔果然頒北闕,彩舟行矣駕東風。

雨餘杉徑新添綠,暖入花妝旋奼紅。

待得湖邊春色滿,我公已在鳳池中。

新鑿南湖接海潮,油幢領客泛蘭橈。

那知半夜雨聲急,卻放新晴物色饒。

盡日登臨陪步武,高談灑落挹風標。

陽春白雪真難和,泚筆惟書道路謠。

()

龍鸞百隊會蟠桃,冷看熙來攘往勞。座上有時吹合雅,人間何處吊離騷。

投壺未必諸天笑,銜石終看一念牢。妙手不辭稍點綴,居然忘鏡又忘刀。

()

朝鞍早過鳳樓西,雨浥輕塵未有泥。

頒宴百壺人共醉,演綸雙筆客同攜。

紫微舊刻蘭堂閟,朱字新牌藝院題。

更識訓詞深厚意,言成膏澤惠編齊。

()

昨夜餘寒斂,春開雨水門。露生芳草苑,人約板橋村。

待雪前因失,尋梅舊跡存。孤燈坐侵曉,不覺上朝暾。

()

一氈南去客爲星,自愛名山手勒銘。叱石洞門含雨白,擷蘭溪色入船青。

綵毫蚤擅詞人賦,絳帳今傳博士經。何可鴟夷無爾輩,濁醪應到子雲亭。

()

空碧升團月,江郊弄夕霏。

生涯今始是,年事古猶稀。

冰解魚初躍,風和雁欲歸。

興來忘遠近,草露已沾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