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太尉琨傷亂

劉太尉琨傷亂朗讀

皇晉遘陽九,天下橫氛霧。

注釋:陽九:厄運。

秦趙值薄蝕,幽並逢虎據。

注釋:薄蝕:日月相掩食。此指災難。

伊餘荷寵靈,感激狥馳騖。

雖無六奇術,冀與張韓遇。

甯戚扣角歌,桓公遭乃舉。

荀息冒險難,實以忠貞故。

空令日月逝,愧無古人度。

飲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千裏何蕭條,白日隱寒樹。

投袂既憤懣,撫枕懷百慮。

功名惜未立,玄發已改素。

時哉苟有會,治亂惟冥數。

劉太尉琨傷亂注音

ㄏㄨㄤˊ ㄐㄧㄣˋ ㄍㄡˋ ㄧㄤˊ ㄐㄧㄡˇ , ㄊㄧㄢ ㄒㄧㄚˋ ㄏㄥˊ ㄈㄣ ㄨˋ 。

ㄑㄧㄣˊ ㄓㄠˋ ㄓˊ ㄅㄛˊ ㄕˊ , ㄧㄡ ㄅㄧㄥˋ ㄈㄥˊ ㄏㄨˇ ㄐㄩˋ 。

ㄧ ㄩˊ ㄏㄜˊ ㄔㄨㄥˇ ㄌㄧㄥˊ , ㄍㄢˇ ㄐㄧ 狥 ㄔˊ ㄨˋ 。

ㄙㄨㄟ ㄨˊ ㄌㄧㄡˋ ㄑㄧˊ ㄕㄨˋ , ㄐㄧˋ ㄩˇ ㄓㄤ ㄏㄢˊ ㄩˋ 。

ㄋㄧㄥˊ ㄑㄧ ㄎㄡˋ ㄐㄧㄠˇ ㄍㄜ , ㄏㄨㄢˊ ㄍㄨㄥ ㄗㄠ ㄋㄞˇ ㄐㄩˇ 。

ㄒㄩㄣˊ ㄒㄧˊ ㄇㄠˋ ㄒㄧㄢˇ ㄋㄢˊ , ㄕˊ ㄧˇ ㄓㄨㄥ ㄓㄣ ㄍㄨˋ 。

ㄎㄨㄥ ㄌㄧㄥˋ ㄖˋ ㄩㄝˋ ㄕˋ , ㄎㄨㄟˋ ㄨˊ ㄍㄨˇ ㄖㄣˊ ㄉㄨˋ 。

ㄧㄣˇ ㄇㄚˇ ㄔㄨ ㄔㄥˊ ㄏㄠˊ , ㄅㄟˇ ㄨㄤˋ ㄕㄚ ㄇㄛˋ ㄌㄨˋ 。

ㄑㄧㄢ ㄌㄧˇ ㄏㄜˊ ㄒㄧㄠ ㄊㄧㄠˊ , ㄅㄞˊ ㄖˋ ㄧㄣˇ ㄏㄢˊ ㄕㄨˋ 。

ㄊㄡˊ ㄇㄟˋ ㄐㄧˋ ㄈㄣˋ ㄇㄣˋ , ㄈㄨˇ ㄓㄣˇ ㄏㄨㄞˊ ㄅㄞˇ ㄌㄩˋ 。

ㄍㄨㄥ ㄇㄧㄥˊ ㄒㄧˊ ㄨㄟˋ ㄌㄧˋ , ㄒㄩㄢˊ ㄈㄚ ㄧˇ ㄍㄞˇ ㄙㄨˋ 。

ㄕˊ ㄗㄞ ㄍㄡˇ ㄧㄡˇ ㄏㄨㄟˋ , ㄓˋ ㄌㄨㄢˋ ㄨㄟˊ ㄇㄧㄥˊ ㄕㄨˋ 。

劉太尉琨傷亂賞析

  劉琨是西晉末年的愛國將領,也是詩人。現存劉琨詩僅《扶風歌》、《答盧諶》等三首,都寫於他後期同少數民族入侵者的鬥爭中,反映的是他立志報國的雄心及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鍾嶸《詩品》說他的詩「善爲悽戾之詞,自有清拔之氣」。劉勰《文心鵰龍》也說他的詩「雅壯而多風。」強烈的報國願望與嚴酷的現實環境使劉琨詩呈現出慷慨悲涼的風格特徵。在當時詩壇上,他的詩是獨樹一幟的。江淹這首擬作試圖再現劉琨的這一風格特徵。

  詩題爲「傷亂」,這正是劉琨後期詩歌常見的題材。詩開首四句點明瞭詩題中的亂:大晉王朝遭逢厄運,外族入侵,天下紛亂。北方秦、趙、幽、並等地災禍不斷,戰亂頻仍,處於分裂狀態之中。這是對當時中原地區形勢的概括。劉琨《答盧諶》詩中有這樣的詩句:「厄運初遘,陽爻在六,乾象棟傾,坤儀舟覆,橫厲糾紛,羣妖競逐,火燎神州,洪流華域。」江淹擬作開首四句就是從這裏化出的。

  緊接着「伊餘」二句表明了劉琨報效國家的決心:承受着晉朝的恩寵,國家遭受厄運時,自然要感奮而起,爲國奔走獻身。爲了從戰亂中拯救國家,劉琨艱苦轉戰,備嘗艱辛,甚至遇害前仍念念不忘抗擊入侵之敵而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爲了國家,他確實做到了奮不顧身。

  劉琨年輕時就被人目爲豪傑,他自己也有遠大的志向,在他自己的《重贈盧諶》詩中,他列舉了姜尚、管仲、陳平、張良等古代輔佐君王建立功業的人,表明自己的志向是像他們那樣建立功名。江淹這首擬作也選擇了類似典故來表現劉琨的志向:「六奇術」指陳平爲漢高祖劉邦六出奇計。張良、韓信是劉邦重要的謀臣武將。「冀與張韓遇」和劉琨自己說的「想與數子遊」(《重贈盧諶》)是一個意思,表明他希望建立古人那樣的業績。甯戚是春秋衛人,因家貧給人挽車,至齊,扣牛角而歌,齊桓公見了,認爲他非常人,立即任用了他。用這個典故可以說明劉琨羨慕古人有機會施展才能。荀息是晉獻公兒子奚齊的師傅,曾說臣當以忠貞事君。獻公死後奚齊爲君,奚齊被殺後,荀息即以死實踐自己的諾言。江淹用這個典故很能體現劉琨的獻身精神,並且充滿了悲壯色彩。國家的動亂、古人的事蹟激勵着劉琨。詩至此在情緒上是激昂慷慨的。

  然而從「空令」二句起,詩的情緒轉入了低沉悲涼,緊扣了題中的「傷」字。劉琨詩中立志報國的雄心與壯志難酬的悲憤是交織在一起的,江淹這首擬作也如此。事實上,劉琨未能實現理想並不是他沒有古人那樣的才幹,而是時勢使他難以施展才幹。眼看歲月無情流逝,內心的痛苦和焦慮也與日俱增。劉琨自己詩歌提到古人的業績一則是爲了表明自己的志向,再則也是用古人的功成名就和自己的一無所成作對照,以顯示出自己內心的痛苦和悲憤。江淹對此深有體會,故擬作中的用典和劉琨《重贈盧諶》中的用典非常相像。

  詩的後半部是寫景與直接抒情。劉琨《扶風歌》也有不少寫景之句,描寫了他赴幷州刺史任時沿途所見的悽慘景象,反映了他沉重的心情。江淹這首擬作也吸取了劉琨詩的這一特點,插入了寫景詩句。城濠、沙漠、白日、寒樹,呈現出一片蕭條荒涼的景象。戰亂使詩人心情沉重,然而更使他憤懣的是,他的抗敵行動並沒有得到晉朝內部的有力支援,統治者中的一些人甚至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不希望他成功,使他常常孤軍奮戰,屢屢受挫。擬作刻畫了英雄受困時的情景:投袂即甩袖,這個動作反映了劉琨內心的強烈悲憤,「撫枕」是說他滿懷憂慮以致夜不能寐。「功名惜未立,玄發已改素」,眼看頭髮由黑變白,而功名依然未建,這對懷有遠大抱負的人來說是極痛苦的事。這兩句也和《重贈盧諶》中「功名未及建,夕陽忽西流」如出一轍。最後以「時哉苟有會,治亂惟冥數」作結。也許能夠遭逢天時,有所成就,但這畢竟沒有多少希望,天下的治與亂,是被冥冥之中的命運所操縱着的。天下動亂激起報國的壯志,壯志難酬引起無限悲憤,無奈之餘只能歸之於命運,最後兩句語似平靜,實則隱含了更深的悲傷,悲劇色彩愈濃。

  將這首擬作和劉琨現存三首詩對照起來看,可以發現擬作幾乎是劉琨後期詩歌的濃縮。整首詩從題材、思想感情、用典、結構佈局直到字句的運用和劉琨自己的詩基本吻合,而且渾然一體,毫無拼湊之感。江淹準確地把握了劉琨當時的心理特徵,緊緊抓住了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所造成的痛苦作爲詩歌情感起伏發展的線索,因而較成功地再現了劉琨詩歌特有的思想感情和慷慨悲涼的風格特徵。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學家、散文家,歷仕三朝,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人。江淹少時孤貧好學,六歲能詩,十三歲喪父。二十歲左右在新安王劉子鸞幕下任職,開始其政治生涯,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轉入建平王劉景素幕,江淹受廣陵令郭彥文案牽連,被誣受賄入獄,在獄中上書陳情獲釋。劉景素密謀叛亂,江淹曾多次諫勸,劉景素不納,貶江淹爲建安吳興縣令。宋順帝升明元年(477年),齊高帝蕭道成執政,把江淹自吳興召回,並任爲尚書駕部郎、驃騎參軍事,大受重用。 ...

江淹朗讀
()

猜你喜歡

書來休更問新銜,蹇命非才久自諳。遊屐謾誇探虎窟,釣竿何用狎龍潭。

終知展季三宜黜,豈但嵇康七不堪。傳語故交虛北望,已看華髮住江南。

()

僕伕促嚴駕,曉發鑾輿先。避彼雞鳴道,迂迴由東山。

山險歷層疊,路狹經萬盤。下山入地底,登高上雲端。

俯視蹴飛鳥,仰望捫蒼天。谷崖莽無路,下馬相攀緣。

崎嶇幾回轉,猶在數裏間。旌旗蔽雲日,劍戟森林巒。

憩陰摘山果,㪺壑漱清泉。試看荷戈士,飛走輕飆旋。

邊關雖迢遞,大道亦便便。既違澹臺志,驅馳固宜然。

悠悠日將夕,始及見平川。未知足力倦,飛騎得前奔。

疾風覺後隨,倏忽達軍門。故人喜我至,尊酌且相歡。

願言勵雅操,戮力奉至尊。但願師奏凱,辛苦馬足論。

()

祖道春明三載強,宛如蘇李賦河梁。君應食酒談廷尉,我但登臨憶侍郎。

一棹不妨衣帶水,九秋誰拂蒯緱霜。祗園處處堪題石,莫遣青山負舉觴。

()

舊識迴文譜,新諧遠調謳。望歸朝對鏡,合飲夜藏鉤。

融蠟粘花蒂,燒檀暖麝油。雙眉誰與畫,張敞自風流。

()

惠山怪我昨徑去,歸來欲登卻作雨。

溼雲隔眼失高翠,掉頭不顧真巢父。

願治笠屐往慰謝,衆慮沾濡吾莫沮。

我言惠不在天上,行不畏難當至耳。

呼童挈榼客乃從,一段奇蹤自伊始。

西湖山色奇空濛,當與此山移此語。

()

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
如今還向山邊去,只有湖水無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