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三首

涼州詞三首朗讀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譯文:低飛的雁羣在傍晚時分出現在邊城,蘆葦正在努力地成長。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譯文:一羣駱駝滿載着貨物伴着叮的駝鈴聲緩緩前進。西去的駝隊應當還是馱運絲綢經由這條大道遠去安西。

注釋:磧:戈壁、沙漠。白練:白色熱絹。這裏泛指絲綢。安西:地名。唐方鎮有安西都護,其治所在今新疆庫車,兼轄龜茲,焉耆、於闐、疏勒四鎮。貞元六年(790年),爲吐蕃所陷。

古鎮城門白磧開,胡兵往往傍沙堆。

譯文:古鎮的城門向着沙漠開敞,胡人的士兵經常依靠着小山丘。

注釋:沙堆:亦作「沙塠」,沙墩,小沙丘。

巡邊使客行應早,欲問平安無使來。

譯文:巡邏邊城的來使出行應該趁早,想要平安無事沒有使者來到。

注釋:使客:使者。

風林關裏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

譯文:流經鳳林關的河水向東流去,白草、黃榆樹已經生長了六十年。

注釋:風林關:在唐代隴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肅臨夏)境內。位於黃河南岸。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細,幹熟時呈白色,爲牛羊所喜食。黃榆:喬木名,樹皮黃褐色。葉,果均可食。六十秋:從吐蕃全部佔領隴右之地至作者寫詩之時,已過去了六十年之久。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譯文:邊城的將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賞賜,卻沒有人知道去奪回涼州。

注釋:恩澤:恩惠賞賜。涼州:唐隴右道屬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代宗寶應、廣德年間淪於吐蕃之手。此地以涼州泛指隴右失地。

涼州詞三首注音

ㄅㄧㄢ ㄔㄥˊ ㄇㄨˋ ㄩˇ ㄧㄢˋ ㄈㄟ ㄉㄧ , ㄌㄨˊ ㄙㄨㄣˇ ㄔㄨ ㄕㄥ ㄐㄧㄢˋ ㄩˋ ㄑㄧˊ 。

ㄨˊ ㄕㄨˋ ㄌㄧㄥˊ ㄕㄥ ㄧㄠˊ ㄍㄨㄛˋ ㄑㄧˋ , ㄧㄥ ㄊㄨㄛˊ ㄅㄞˊ ㄌㄧㄢˋ ㄉㄠˋ ㄢ ㄒㄧ˙ 。

ㄍㄨˇ ㄓㄣˋ ㄔㄥˊ ㄇㄣˊ ㄅㄞˊ ㄑㄧˋ ㄎㄞ , ㄏㄨˊ ㄅㄧㄥ ㄨㄤˇ ㄨㄤˇ ㄅㄤ ㄕㄚ ㄉㄨㄟ 。

ㄒㄩㄣˊ ㄅㄧㄢ ㄕˇ ㄎㄜˋ ㄒㄧㄥˊ ㄧㄥ ㄗㄠˇ , ㄩˋ ㄨㄣˋ ㄆㄧㄥˊ ㄢ ㄨˊ ㄕˇ ㄌㄞˊ 。

ㄈㄥ ㄌㄧㄣˊ ㄍㄨㄢ ㄌㄧˇ ㄕㄨㄟˇ ㄉㄨㄥ ㄌㄧㄡˊ , ㄅㄞˊ ㄘㄠˇ ㄏㄨㄤˊ ㄩˊ ㄌㄧㄡˋ ㄕˊ ㄑㄧㄡ 。

ㄅㄧㄢ ㄐㄧㄤ ㄐㄧㄝ ㄔㄥˊ ㄓㄨˇ ㄣ ㄗㄜˊ , ㄨˊ ㄖㄣˊ ㄐㄧㄝˇ ㄉㄠˋ ㄑㄩˇ ㄌㄧㄤˊ ㄓㄡ 。

涼州詞三首釋義

譯文

其一

低飛的雁羣在傍晚時分出現在邊城,蘆葦正在努力地成長。

一羣駱駝滿載着貨物伴着叮的駝鈴聲緩緩前進。西去的駝隊應當還是馱運絲綢經由這條大道遠去安西。

其二

古鎮的城門向着沙漠開敞,胡人的士兵經常依靠着小山丘。

巡邏邊城的來使出行應該趁早,想要平安無事沒有使者來到。

其三

流經鳳林關的河水向東流去,白草、黃榆樹已經生長了六十年。

邊城的將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賞賜,卻沒有人知道去奪回涼州。

註釋

磧:讀qì,戈壁、沙漠。

白練:白色熱絹。這裏泛指絲綢。

安西:地名。唐方鎮有安西都護,其治所在今新疆庫車,兼轄龜茲,焉耆、於闐、疏勒四鎮。貞元六年(790年),爲吐蕃所陷。沙堆:亦作「 沙塠 」,沙墩,小沙丘。

使客:使者。風林關:在唐代隴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肅臨夏)境內。位於黃河南岸。

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細,幹熟時呈白色,爲牛羊所喜食。

黃榆:喬木名,樹皮黃褐色。葉,果均可食。

六十秋:從吐蕃全部佔領隴右之地至作者寫詩之時,已過去了六十年之久。

恩澤:恩惠賞賜。

涼州:唐隴右道屬州,治所在今甘肅武威。代宗寶應、廣德年間淪於吐蕃之手。此地以涼州泛指隴右失地。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中國網絡文學聯盟

涼州詞三首創作背景

  安史之亂以後,吐蕃族趁虛大興甲兵,東下牧馬,佔據了唐西北涼州(今甘肅永昌以東、天祝以西一帶)等幾十個州鎮,從八世紀後期到九世紀中葉長達半個多世紀。詩人目睹這一現實,感慨萬千,寫了《涼州詞三首》。

參考資料:

1、何國治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763-764

涼州詞三首賞析

  《涼州詞》是樂府詩的名稱,本爲涼州一帶的歌曲,唐代詩人多用此調作詩,描寫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戰事。安史之亂以後,吐蕃族趁虛大興甲兵,東下牧馬,佔據了唐西北涼州(今甘肅永昌以東、天祝以西一帶)等幾十個州鎮,從八世紀後期到九世紀中葉長達半個多世紀。詩人目睹這一現實,感慨萬千,寫了《涼州詞三首》,從邊城的荒涼、邊塞的侵擾、邊將的腐敗三個方面,再現了邊城慘淡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邊事的深切憂患。

  其一:

  第一首詩描寫邊城的荒涼蕭瑟。前兩句寫俯仰所見的景象。「邊城暮雨雁飛低」,仰望邊城上空,陰雨籠罩,一羣大雁低低飛過。詩人爲何不寫邊城晴朗的天空,卻選擇陰沉昏暗的雨景,因爲此時詩人無心觀賞邊塞的風光,只是借景託情,以哀景暗示邊城人民在胡兵侵擾下不得安寧的生活。爲增強哀景的氣氛,作者又將這暮雨雁飛的景置於特定的時節裏。邊城的陰沉悲涼,若是霜秋寒冬,那是自然物候;而這時既不是霜秋,也不是寒冬,卻是萬物爭榮的春天。「蘆筍初生漸欲齊」,俯視邊城原野,蘆葦吐芽,如筍破土,競相生長。這句已點明寒氣消盡,在風和日暖的仲春時節,邊城仍然暮雨連綿,淒涼冷清,很容易啓人聯想那年年歲歲的四季悲涼了。這兩句寫景極富特色。俯仰所見,在廣闊的空間位置中展現了邊城的陰沉;暮雨、蘆筍,上下映照,鮮明地襯託出美好時節裏的悲涼景色,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後兩句敘事。在這哀景之下,邊城的悲事一定很多,而絕句又不可能作多層面的鋪敘,詩人便抓住發生在「絲綢之路」上最典型的事件:「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這句中的「磧(qì)」,是沙漠;「安西」,唐西北重鎮,此時已被吐蕃佔據。眺望邊城原野,罕見人跡,只聽見一串串的駝鈴聲消失在遙遠的沙漠中,這「遙過」的鈴聲勾起了作者的遙思:往日繁榮的「絲綢之路」,在這溫暖的春天裏,運載絲綢的商隊應當是絡繹不絕,路過西安,通向西域;然而如今安西被佔,絲綢之路受阻,無數的白練絲綢不再運往西域交易,「應馱」非正馱,用來意味深長。詩人多麼盼望收復邊鎮,恢復往日的繁榮啊!「應馱」這點晴之筆,正有力地表達了詩人這種強烈的願望,從而點明瞭此詩的主題。

  這首絕句,寫景敘事,遠近交錯,虛實相生,給讀者的聯想是豐富的。一、二兩句實寫目見的近景,以荒涼蕭瑟的氣氛有力地暗示出邊城的搔亂不安、緊張恐怖,這是寓虛於實;三、四兩句虛寫耳聞的遠景,從鈴聲的「遙過」,寫到應馱安西的「遙思」,以虛出實,在絲綢之路上,掠奪代替了貿易,蕭條取代了繁榮,這雖是出於詩人的遙想,但已深深地滲透到讀者想象的藝術空間。

  其三:

  白居易在《西涼伎》中寫道:「涼州陷來四十年,河隴侵將七千裏。平時安西萬裏疆,今日邊防在鳳翔。緣邊空屯十萬卒,飽食溫衣閒過日。遺民腸斷在涼州,將卒相看無意收。」元稹的《西涼伎》也說:「一朝燕賊亂中國,河湟忽盡空遺丘。連城邊將但高會,每說此曲能不羞?」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涼州淪陷未收的原因,是守邊將領的腐敗無能。張籍的第三首詩正是表達這個思想主題,而詩的風格迥然有別。「鳳林關裏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這兩句寫景,點明邊城被吐蕃佔領的時間之久,以及景象的荒涼蕭瑟。「鳳林關」,在今甘肅臨夏市西北。安史之亂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處在鳳林關以西,隨着邊城四鎮的失守,鳳林關亦已淪陷。在吐蕃異族野蠻掠奪、橫暴奴役下,鳳林關內,土地荒蕪,無人耕種,歲歲年年只見寒水東流,白草叢生,黃榆遍地,一片蕭條。這裏,詩人既用「白草黃榆」從空間廣度來寫鳳林關的荒涼,又用具體數字「六十秋」從時間深度來突出鳳林關災難的深重。「六十秋」這不是誇張而是寫實,從公元762年(唐代宗初年)四鎮失陷,到詩人公元824年寫這首詩時,已是六十年還未收復。國土失陷如此之久,邊民災難如此之深,爲什麼沒有收復?原因在哪裏?由此詩人發出了深沉的感慨、憤激的譴責。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前句寫邊將責任的重大。「皆承主恩澤」,說明了邊將肩負着朝廷的重命、享受着國家的厚祿、擔負着人民的重望,守衛邊境、收復失地是他們的天職。然而六十年來失地仍在吐蕃的鐵蹄下,這不是國政內虛、邊力不足。後一句直指原因:守邊的將領無人提起收復涼州。邊將享受着國家優厚的待遇,卻不去盡職守邊、收復失地,可見其飽食終日、腐敗無能。這兩句一揚一抑,對比鮮明,有力地譴責了邊將忘恩負義,長期失職,實在令人可憎可恨,可悲可嘆。

  此詩的主旨落在最後一句,詩人不是從正面圍繞主題來敘述,而是從側面落筆,這是此詩的一個顯著特色。一、二兩句從空間和時間描寫邊城深重的災難,看來似乎是控訴吐蕃的侵佔罪惡,而聯繫最後一句「無人解道取涼州」來看,詩人的用意是在用現實來譴責邊將,正是他們的失職而帶來的長期失陷,邊將已成了歷史的罪人。第三句以鮮明的對照,嚴正譴責邊將無才無德,面對失去的山河熟視無睹。這一景一情,從側面有力地突現了卒句主旨的表達,義正辭嚴,酣暢淋漓。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爲,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爲烏江人。 ...

張籍朗讀
()

猜你喜歡

事過方知大禍臨,君臣相對但沾襟。死棋著著猶堪覆,長夜漫漫直到今。

三戶亡秦那可得,諸公誤國是何心。當時痛哭書還在,吞炭年來口已瘖。

()

迅烈驅黎瘴,委蛇陡翠微。漢宮塵漠漠,隨社黍離離。

聖遠津稀問,蟾升樹亦輝。晨昏童冠浴,夜靜士民嬉。

邊檄興師旅,秋深近阻飢。仲由剛協力,曾點志同時。

倚曲酬歌去,宣尼正哂而。

()

問渠得似山間日,猶自筠籠叫不停。

我亦多言私自省,再三守口要如瓶。

()

勳業竟何許,日日倚危樓。天風吹動襟袖,身世一輕鷗。山際雲收雲合,沙際舟來舟去,野意已先秋。很石癡頑甚,不省古今愁。郗兵強,韓艦整,說徐州。但憐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諸公磊塊,且倩一杯澆酹,休要問更籌。星鬥闌幹角,手摘莫驚不。

()

寄聲謝軒帝,不必奏鈞天。

一碧九萬裏,橫吹鐵笛眠。

()

龍河花下送師歸,吳楚千峯一錫飛。到日親朋如借問,鄉心迢遞宦情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