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

苦寒行朗讀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譯文:北徵登上太行山,山高嶺峻多艱難!

注釋:太行山:綿延於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大山脈。何:多麼。與下文「雪落何霏霏」之「何」意同。巍巍:高聳的樣子。

羊腸坂詰屈,車輪爲之摧。

譯文:羊腸坂路真崎嶇,一路顛簸車輪斷。

注釋:羊腸坂:地名,在壺關(今山西長治縣東南)東南,以坂道盤旋彎曲如羊腸而得名。坂:斜坡。詰屈:曲折盤旋。摧:毀壞、折斷。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譯文:風吹樹木聲蕭蕭,北風呼嘯發悲號。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譯文:熊羆當路面對我蹲坐,虎豹夾道發威狂嚎叫。

注釋:羆:熊的一種,又叫馬熊或人熊。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譯文:溪谷荒涼人煙少,大雪紛紛漫天飄。

注釋:溪谷:山中低窪有水處。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此處說「少人民」,言山中人煙稀少。霏霏:雪下得很盛的樣子。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譯文:抬頭遠望長聲嘆息,長途跋涉思緒如潮。

注釋:延頸:伸長脖子(遠眺)。懷:懷戀,心事。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譯文:我心鬱鬱多麼愁悶,真想東歸返回故鄉。

注釋:怫鬱:愁悶不安。東歸:指歸故鄉譙郡。作者譙(今安徽亳縣)人,在太行之東,故雲「一東歸」。

水深橋樑絕,中路正徘徊。

譯文:水深橋斷難前進,大軍徘徊半路上。

注釋:絕:斷。中路:中途。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譯文:行軍迷路失方向,傍晚還沒有住宿的地方。

注釋:薄暮:黃昏。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譯文:走啊走啊日久遠,人疲馬乏又渴又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譯文:擔着行囊邊走邊砍柴,鑿冰煮粥充飢腸。

注釋:擔囊:挑着行李。行取薪:邊走邊拾柴。斧冰:以斧鑿冰取水。糜:稀粥。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譯文:想起那篇《東山》詩,深深觸動我的哀傷。

注釋:悠悠:憂思綿長的樣子。

苦寒行注音

ㄅㄟˇ ㄕㄤˋ ㄊㄞˋ ㄏㄥˊ ㄕㄢ , ㄐㄧㄢ ㄗㄞ ㄏㄜˊ ㄨㄟˊ ㄨㄟˊ !

ㄧㄤˊ ㄔㄤˊ ㄅㄢˇ ㄐㄧㄝˊ ㄑㄩ , ㄔㄜ ㄌㄨㄣˊ 爲 ㄓ ㄘㄨㄟ 。

ㄕㄨˋ ㄇㄨˋ ㄏㄜˊ ㄒㄧㄠ ㄙㄜˋ , ㄅㄟˇ ㄈㄥ ㄕㄥ ㄓㄥˋ ㄅㄟ 。

ㄒㄩㄥˊ ㄆㄧˊ ㄉㄨㄟˋ ㄨㄛˇ ㄉㄨㄣ , ㄏㄨˇ ㄅㄠˋ ㄐㄧㄚˊ ㄌㄨˋ ㄊㄧˊ 。

ㄒㄧ ㄍㄨˇ ㄕㄠˇ ㄖㄣˊ ㄇㄧㄣˊ , ㄒㄩㄝˇ ㄌㄨㄛˋ ㄏㄜˊ ㄈㄟ ㄈㄟ !

ㄧㄢˊ ㄐㄧㄥˇ ㄔㄤˊ ㄊㄢˋ ㄒㄧˊ , ㄩㄢˇ ㄒㄧㄥˊ ㄉㄨㄛ ㄙㄨㄛˇ ㄏㄨㄞˊ 。

ㄨㄛˇ ㄒㄧㄣ ㄏㄜˊ ㄈㄟˋ ㄩˋ , ㄙ ㄩˋ ㄧ ㄉㄨㄥ ㄍㄨㄟ 。

ㄕㄨㄟˇ ㄕㄣ ㄑㄧㄠˊ ㄌㄧㄤˊ ㄐㄩㄝˊ , ㄓㄨㄥ ㄌㄨˋ ㄓㄥˋ ㄆㄞˊ ㄏㄨㄞˊ 。

ㄇㄧˊ ㄏㄨㄛˋ ㄕ ㄍㄨˋ ㄌㄨˋ , ㄅㄛˊ ㄇㄨˋ ㄨˊ ㄙㄨˋ ㄑㄧ 。

ㄒㄧㄥˊ ㄒㄧㄥˊ ㄖˋ ㄧˇ ㄩㄢˇ , ㄖㄣˊ ㄇㄚˇ ㄊㄨㄥˊ ㄕˊ ㄐㄧ 。

ㄉㄢ ㄋㄤˊ ㄒㄧㄥˊ ㄑㄩˇ ㄒㄧㄣ , ㄈㄨˇ ㄅㄧㄥ ㄔˊ ㄗㄨㄛˋ ㄇㄧˊ 。

ㄅㄟ ㄅㄧˇ 《 ㄉㄨㄥ ㄕㄢ 》 ㄕ , ㄧㄡ ㄧㄡ ㄕˇ ㄨㄛˇ ㄞ 。

苦寒行釋義

譯文

北徵登上太行山,山高嶺峻多艱難!

羊腸坂路真崎嶇,一路顛簸車輪斷。

風吹樹木聲蕭蕭,北風呼嘯發悲號。

熊羆當路面對我蹲坐,虎豹夾道發威狂嚎叫。

溪谷荒涼人煙少,大雪紛紛漫天飄。

抬頭遠望長聲嘆息,長途跋涉思緒如潮。

我心鬱鬱多麼愁悶,真想東歸返回故鄉。

水深橋斷難前進,大軍徘徊半路上。

行軍迷路失方向,傍晚還沒有住宿的地方。

走啊走啊日久遠,人疲馬乏又渴又飢。

擔着行囊邊走邊砍柴,鑿冰煮粥充飢腸。

想起那篇《東山》詩,深深觸動我的哀傷。

註釋

太行山:綿延於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大山脈。

何:多麼。與下文「雪落何霏霏」之「何」意同。巍巍:高聳的樣子。

羊腸坂(bǎn):地名,在壺關(今山西長治縣東南)東南,以坂道盤旋彎曲如羊腸而得名。坂:斜坡。詰屈:曲折盤旋。

摧:毀壞、折斷。

羆(pí):熊的一種,又叫馬熊或人熊。

溪谷:山中低窪有水處。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此處說「少人民」,言山中人煙稀少。

霏霏:雪下得很盛的樣子。

延頸:伸長脖子(遠眺)。

懷:懷戀,心事。

怫(fú)鬱:愁悶不安。

東歸:指歸故鄉譙郡。作者譙(今安徽亳縣)人,在太行之東,故雲「一東歸」。

絕:斷。

中路:中途。

薄暮:黃昏。

擔囊:挑着行李。行取薪:邊走邊拾柴。

斧冰:以斧鑿冰取水。糜(mí):稀粥。

《東山》:《詩經》篇名。據毛序,本篇爲周公東徵,戰士離鄉三年,在歸途中思念家鄉而作。

悠悠:憂思綿長的樣子。

參考資料:

1、王運熙 王國安.國學經典導讀 樂府詩集.北京市: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1年:227-228頁

2、章培恆 安平秋 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三曹詩選譯 .南京市:鳳凰出版社,2011年:24-25頁

苦寒行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建安十一年(206年)春,曹操親徵高幹途中於鞍馬間作成的。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時,高幹因懾於曹操的武力而歸降,次年又趁曹操北徵烏桓之機,舉兵反叛盤踞壺關口。爲了平定北方,徹底剷除袁紹勢力,曹操帶着連年徵戰的疲勞,翻越巍峨險峻的太行山,又率師北上作戰。

參考資料:

1、周蒙 馮宇.韻語品彙 古典詩詞名篇鑑賞集.哈爾濱市: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149-151頁

苦寒行賞析

  206年,曹操率兵親徵高幹,途中經過太行山著名的羊腸坂道,寫下了這首詩,其格調古直悲涼,迴盪着一股沉鬱之氣。這首詩感情真摯,直抒胸臆,毫不矯情作態。詩人在詩中用質樸無華的筆觸描述了委曲如腸的坂道、風雪交加的徵途、食宿無依的困境。對於艱難的軍旅生活所引起的厭倦思鄉情緒,詩人也做了如實的記錄。更感人的是,儘管作爲軍事統帥,詩人在這裏卻沒有強作英豪之態,而是赤裸裸地寫出當時在那種環境下的內心波動,直露的筆觸把詩人的內心世界呈現出來,以其真誠而扣動着讀者的心絃。

  詩以「艱哉何巍巍」總領全篇,通過徵途所見突出一個「艱」字。「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二句爲全詩奠定了蕭瑟悲涼的基調,使詩籠罩在一片悽哀險惡的氣氛中。爲了進一步渲染悽哀險惡的氣氛,詩人又以羊腸小路、恐怖戰慄的熊吼虎叫、罕無人跡的漫漫大雪等物象感嘆行軍的艱難。以此爲鋪墊,順勢提出「思欲一東歸」的念想。末二句並寫兩面,一寫詩人同情長期徵戰的戰士,渴望戰爭結束、實現統一的心情;一寫詩人以周公自比,排除萬難、取得徵討勝利的決心。整個詩歌瀰漫着悲涼之氣,抒情真摯感人。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爲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啓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爲「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爲「妙品」。 ...

曹操朗讀
()

猜你喜歡

國破猶能幹淨死,巢傾寧有顧瞻情。屈原夷叔空相況,三百年前黃蘊生。

()

樓船出京口,晨潮來東海。望望懷中人,滄洲隔煙靄。

春風吹短簫,棹歌聲遠遙。棹歌自西上,思心隨落潮。

瞻望復瞻望,斷魂誰爲招。

()

馬令園中本,移來村墅中。

太官令卻獻,黃帕不來封。

()

妾本南國姝,父母愛如珠。

貌豈慚明鏡,身才稱短襦。

學成採蓮唱,曉出橫塘上。

舟小復身輕,隨風兩搖盪。

歸時曲岸傍,恰見貴遊郎。

輟歌欲轉棹,花淺不堪藏。

將嗔卻成哂,相問那能隱。

雖憐郎意深,終嫌妾家近。

回首各盈盈,南湖月又生。

煙波三十裏,都是斷腸情。

()

家世儒官獨典軍,紫髯三十坐高軒。戰旗指處無堅壘,仕路從來有孟門。

劍長澀苔收殺氣,馬驕沙草散蹄痕。舊時贈客金錢盡,更向誰人受此恩。

()

人子朝暮出,倚閭尚徬徨。千裏與萬裏,極目何能望。

齧指忽心動,引領祇內傷。伊餘髫齔時,隨侍於朐陽。

山城霜月苦,講舍秋風涼。母績兒夜讀,共此鐙燭光。

兒方治《毛詩》,讀至《四牡》章。掩卷忽有感,清淚含兩眶。

阿母顧兒笑,願兒學范滂。矧當太平時,馳驅敢或遑。

男兒志四海,安可戀故鄉。長跪謝阿母,教兒以義方。

忽忽四十載,膂力猶幸剛。吁嗟奉英簜,何如萟稻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