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疏

諫太宗十思疏朗讀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治,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望國一作:思國)

譯文: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國君處於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政權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想着危難,戒奢侈,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慾望,這也(如同)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啊。

注釋:  長(zhǎng):生長。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樹根。浚:疏通,挖深。在下愚:處於地位低見識淺的人。明哲:聰明睿智(的人)。當神器之重:處於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時認爲「君權神授」,所以稱帝位爲「神器」。域中:指天地之間。休:美。這裏指政權的平和美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其取之易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爲一體,傲物則骨肉爲行路。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譯文: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爲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後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過去奪取天下時力量有餘,現在守衛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爲什麼呢?通常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成功,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成一家,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爲陌路之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臣民)只求苟且免於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裏卻不服氣。(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隻,也能顛覆船隻,這是應當深切謹慎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麼可以疏忽大意呢?

注釋:  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景,大。殷憂:深憂。實:的確。克終者蓋寡: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蓋,表推測語氣。傲物:傲視別人。物,這裏指人。吳越爲一體:(只要彼此竭誠相待)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成一家。胡,指北方;越,指南方。骨肉爲行路:親骨肉之間也會變得像陌生人一樣。骨肉,有血緣關係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無關係的人。董:督責。振:通「震」,震懾。苟免而不懷仁:(臣民)只求苟且免於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怨不在大:(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畏唯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應寫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諱而寫作「人」。載舟覆舟:這裏比喻百姓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爲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君臣無事,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爲之大道哉?

譯文:  做國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要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剋制,將要興建什麼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並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於)衆多河流的下遊,喜愛狩獵就想到網三面留一面,擔心意志鬆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言路)不通受矇蔽就想到虛心採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爲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爲一時發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弘揚這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麼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先恐後前來效力,國君和大臣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遊的快樂,可以頤養得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壽,皇上彈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麼,天下人就已經都有教化了。爲什麼一定要(自己)勞神費思,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明亮的耳、眼,減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注釋:  見可欲: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下文的「知足」、「知止」(知道適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將有所作:將要興建某建築物。作,興作,建築。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寧。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則思謙沖而自牧:就想到要謙虛並加強自我修養。衝,虛。牧,約束。江海下而百川:江海處於衆多河流的下遊。下,居……之下。盤遊:打獵取樂。三驅:據說古代聖賢之君在打獵佈網時只攔住三面而有意網開一面,從而體現聖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種解釋爲田獵活動以一年三次爲度。敬終:謹慎地把事情做完。慮壅蔽:擔心(言路)不通受矇蔽。壅,堵塞。想讒邪: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讒佞奸邪。讒,說人壞話,造謠中傷。邪,不正派。正身以黜惡: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黜,排斥,罷免。宏茲九德:弘揚這九種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簡:選拔。效:獻出。松喬:赤松子和王子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輕易的天下就實現大治了。無爲:道家主張清靜虛無,順其自然。

諫太宗十思疏注音

   ㄔㄣˊ ㄨㄣˊ : ㄑㄧㄡˊ ㄇㄨˋ ㄓ ㄓㄤˇ ㄓㄜˇ , ㄅㄧˋ ㄍㄨˋ ㄑㄧˊ ㄍㄣ ㄅㄣˇ ; ㄩˋ ㄌㄧㄡˊ ㄓ ㄩㄢˇ ㄓㄜˇ , ㄅㄧˋ ㄐㄩㄣˋ ㄑㄧˊ ㄑㄩㄢˊ ㄩㄢˊ ; ㄙ ㄍㄨㄛˊ ㄓ ㄢ ㄓㄜˇ , ㄅㄧˋ ㄐㄧ ㄑㄧˊ ㄉㄜˊ ㄧˋ 。 ㄩㄢˊ ㄅㄨˊ ㄕㄣ ㄦˊ ㄨㄤˋ ㄌㄧㄡˊ ㄓ ㄩㄢˇ , ㄍㄣ ㄅㄨˊ ㄍㄨˋ ㄦˊ ㄑㄧㄡˊ ㄇㄨˋ ㄓ ㄔㄤˊ , ㄉㄜˊ ㄅㄨˊ ㄏㄡˋ ㄦˊ ㄙ ㄍㄨㄛˊ ㄓ ㄓˋ , ㄔㄣˊ ㄙㄨㄟ ㄒㄧㄚˋ ㄩˊ , ㄓ ㄑㄧˊ ㄅㄨˋ ㄎㄜˇ , ㄦˊ ㄎㄨㄤˋ ㄩˊ ㄇㄧㄥˊ ㄓㄜˊ ㄏㄨ ? ㄖㄣˊ ㄐㄩㄣ ㄉㄤ ㄕㄣˊ ㄑㄧˋ ㄓ ㄔㄨㄥˊ , ㄐㄩ ㄩˋ ㄓㄨㄥ ㄓ ㄉㄚˋ , ㄐㄧㄤ ㄔㄨㄥˊ ㄐㄧˊ ㄊㄧㄢ ㄓ ㄐㄩㄣˋ , ㄩㄥˇ ㄅㄠˇ ㄨˊ ㄐㄧㄤ ㄓ ㄒㄧㄡ 。 ㄅㄨˊ ㄋㄧㄢˋ ㄐㄩ ㄢ ㄙ ㄨㄟˊ , ㄐㄧㄝˋ ㄕㄜ ㄧˇ ㄐㄧㄢˇ , ㄉㄜˊ ㄅㄨˊ ㄔㄨˋ ㄑㄧˊ ㄏㄡˋ , ㄑㄧㄥˊ ㄅㄨˋ ㄕㄥ ㄑㄧˊ ㄩˋ , ㄙ ㄧˋ ㄈㄚˊ ㄍㄣ ㄧˇ ㄑㄧㄡˊ ㄇㄨˋ ㄇㄠˋ , ㄙㄞ ㄩㄢˊ ㄦˊ ㄩˋ ㄌㄧㄡˊ ㄔㄤˊ ㄧㄝˇ 。( ㄨㄤˋ ㄍㄨㄛˊ ㄧ ㄗㄨㄛˋ : ㄙ ㄍㄨㄛˊ )

   ㄈㄢˊ ㄅㄞˇ ㄩㄢˊ ㄕㄡˇ , ㄔㄥˊ ㄊㄧㄢ ㄐㄧㄥˇ ㄇㄧㄥˋ , ㄇㄛˋ ㄅㄨˋ ㄧㄣ ㄧㄡ ㄦˊ ㄉㄠˋ ㄓㄜ˙ , ㄍㄨㄥ ㄔㄥˊ ㄦˊ ㄉㄜˊ ㄕㄨㄞ , ㄧㄡˇ ㄕㄢˋ ㄕˇ ㄓㄜˇ ㄕˊ ㄈㄢˊ , ㄋㄥˊ ㄎㄜˋ ㄓㄨㄥ ㄓㄜˇ ㄍㄞˋ ㄍㄨㄚˇ 。 ㄑㄧˇ ㄑㄧˊ ㄑㄩˇ ㄓ ㄧˋ ㄕㄡˇ ㄓ ㄋㄢˊ ㄏㄨ ? ㄒㄧˊ ㄑㄩˇ ㄓ ㄦˊ ㄧㄡˇ ㄩˊ , ㄐㄧㄣ ㄕㄡˇ ㄓ ㄦˊ ㄅㄨˋ ㄗㄨˊ , ㄏㄜˊ ㄧㄝˇ ? ㄈㄨ ㄗㄞˋ ㄧㄣ ㄧㄡ ㄅㄧˋ ㄐㄧㄝˊ ㄔㄥˊ ㄧˇ ㄉㄞˋ ㄒㄧㄚˋ , ㄐㄧˋ ㄉㄜˊ ㄓˋ ㄗㄜˊ ㄗㄨㄥˋ ㄑㄧㄥˊ ㄧˇ ㄠˋ ㄨˋ ; ㄐㄧㄝˊ ㄔㄥˊ ㄗㄜˊ ㄨˊ 、 ㄩㄝˋ 爲 ㄧˋ ㄊㄧˇ , ㄠˋ ㄨˋ ㄗㄜˊ ㄍㄨˇ ㄖㄡˋ 爲 ㄒㄧㄥˊ ㄌㄨˋ 。 ㄙㄨㄟ ㄉㄨㄥˇ ㄓ ㄧˇ ㄧㄢˊ ㄒㄧㄥˊ , ㄓㄣˋ ㄓ ㄧˇ ㄨㄟ ㄋㄨˋ , ㄓㄨㄥ ㄍㄡˇ ㄇㄧㄢˇ ㄦˊ ㄅㄨˋ ㄏㄨㄞˊ ㄖㄣˊ , ㄇㄠˋ ㄍㄨㄥ ㄦˊ ㄅㄨˋ ㄒㄧㄣ ㄈㄨˊ 。 ㄩㄢˋ ㄅㄨˊ ㄗㄞˋ ㄉㄚˋ , ㄎㄜˇ ㄨㄟˋ ㄨㄟˊ ㄖㄣˊ ; ㄗㄞˋ ㄓㄡ ㄈㄨˋ ㄓㄡ , ㄙㄨㄛˇ ㄧˊ ㄕㄣ ㄕㄣˋ 。 ㄅㄣ ㄔㄜ ㄒㄧㄡˇ ㄙㄨㄛˇ , ㄑㄧˊ ㄎㄜˇ ㄏㄨ ㄏㄨ ?

   ㄐㄩㄣ ㄖㄣˊ ㄓㄜˇ , ㄔㄥˊ ㄋㄥˊ ㄐㄧㄢˋ ㄎㄜˇ ㄩˋ , ㄗㄜˊ ㄙ ㄓ ㄗㄨˊ ㄧˇ ㄗˋ ㄐㄧㄝˋ ; ㄐㄧㄤ ㄧㄡˇ ㄗㄨㄛˋ , ㄗㄜˊ ㄙ ㄓ ㄓˇ ㄧˇ ㄢ ㄖㄣˊ ; ㄋㄧㄢˋ ㄍㄠ ㄨㄟˊ , ㄗㄜˊ ㄙ ㄑㄧㄢ ㄔㄨㄥ ㄦˊ ㄗˋ ㄇㄨˋ ; ㄐㄩˋ ㄇㄢˇ ㄧˋ , ㄗㄜˊ ㄙ ㄐㄧㄤ ㄏㄞˇ ㄒㄧㄚˋ ㄅㄞˇ ㄔㄨㄢ ; ㄌㄜˋ ㄆㄢˊ ㄧㄡˊ , ㄗㄜˊ ㄙ ㄙㄢ ㄑㄩ ㄧˇ 爲 ㄉㄨˋ ; ㄧㄡ ㄒㄧㄝˋ ㄉㄞˋ , ㄗㄜˊ ㄙ ㄕㄣˋ ㄕˇ ㄦˊ ㄐㄧㄥˋ ㄓㄨㄥ ; ㄌㄩˋ ㄩㄥˇ ㄅㄧˋ , ㄗㄜˊ ㄙ ㄒㄩ ㄒㄧㄣ ㄧˇ ㄋㄚˋ ㄒㄧㄚˋ ; ㄐㄩˋ ㄔㄢˊ ㄒㄧㄝˊ , ㄗㄜˊ ㄙ ㄓㄥˋ ㄕㄣ ㄧˇ ㄔㄨˋ ㄜˋ ; ㄣ ㄙㄨㄛˇ ㄐㄧㄚ , ㄗㄜˊ ㄙ ㄨˊ ㄧㄣ ㄒㄧˇ ㄧˇ ㄇㄧㄡˋ ㄕㄤˇ ; ㄈㄚˊ ㄙㄨㄛˇ ㄐㄧˊ , ㄗㄜˊ ㄙ ㄨˊ ㄧˇ ㄋㄨˋ ㄦˊ ㄌㄢˋ ㄒㄧㄥˊ 。 ㄗㄨㄥˇ ㄘˇ ㄕˊ ㄙ , ㄏㄨㄥˊ ㄗ ㄐㄧㄡˇ ㄉㄜˊ , ㄐㄧㄢˇ ㄋㄥˊ ㄦˊ ㄖㄣˋ ㄓ , ㄗㄜˊ ㄕㄢˋ ㄦˊ ㄘㄨㄥˊ ㄓ , ㄗㄜˊ ㄓˋ ㄓㄜˇ ㄐㄧㄣˋ ㄑㄧˊ ㄇㄡˊ , ㄩㄥˇ ㄓㄜˇ ㄐㄧㄝˊ ㄑㄧˊ ㄌㄧˋ , ㄖㄣˊ ㄓㄜˇ ㄅㄛ ㄑㄧˊ ㄏㄨㄟˋ , ㄒㄧㄣˋ ㄓㄜˇ ㄒㄧㄠˋ ㄑㄧˊ ㄓㄨㄥ ; ㄨㄣˊ ㄨˇ ㄓㄥ ㄔˊ , ㄐㄩㄣ ㄔㄣˊ ㄨˊ ㄕˋ , ㄎㄜˇ ㄧˇ ㄐㄧㄣˋ ㄩˋ ㄧㄡˊ ㄓ ㄌㄜˋ , ㄎㄜˇ ㄧˇ ㄧㄤˇ ㄙㄨㄥ ㄑㄧㄠˊ ㄓ ㄕㄡˋ , ㄇㄧㄥˊ ㄑㄧㄣˊ ㄔㄨㄟˊ ㄍㄨㄥˇ , ㄅㄨˊ ㄧㄢˊ ㄦˊ ㄏㄨㄚˋ 。 ㄏㄜˊ ㄅㄧˋ ㄌㄠˊ ㄕㄣˊ ㄎㄨˇ ㄙ , ㄉㄞˋ ㄒㄧㄚˋ ㄙ ㄓˊ , ㄧˋ ㄘㄨㄥ ㄇㄧㄥˊ ㄓ ㄦˇ ㄇㄨˋ , ㄎㄨㄟ ㄨˊ 爲 ㄓ ㄉㄚˋ ㄉㄠˋ ㄗㄞ ?

諫太宗十思疏釋義

譯文

  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國君處於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的高峻,永遠保持政權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環境中想着危難,戒奢侈,行節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慾望,這也(如同)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啊。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爲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後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過去奪取天下時力量有餘,現在守衛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爲什麼呢?通常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成功,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成一家,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爲陌路之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臣民)只求苟且免於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心裏卻不服氣。(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隻,也能顛覆船隻,這是應當深切謹慎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麼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國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要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剋制,將要興建什麼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並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於)衆多河流的下遊,喜愛狩獵就想到網三面留一面,擔心意志鬆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言路)不通受矇蔽就想到虛心採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爲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爲一時發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弘揚這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麼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先恐後前來效力,國君和大臣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遊的快樂,可以頤養得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壽,皇上彈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麼,天下人就已經都有教化了。爲什麼一定要(自己)勞神費思,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明亮的耳、眼,減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註釋

1.長(zhǎng):生長。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本,樹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處於地位低見識淺的人。

5.明哲:聰明睿智(的人)。

6.當神器之重:處於皇帝的重要位置。神器,指帝位。古時認爲「君權神授」,所以稱帝位爲「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間。

8.休:美。這裏指政權的平和美好。

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景,大。

11.殷憂:深憂。

12.實:的確。

13.克終者蓋寡: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克,能。蓋,表推測語氣。

14.傲物:傲視別人。物,這裏指人。

15.吳越爲一體:(只要彼此竭誠相待)雖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結成一家。胡,指北方;越,指南方。

16.骨肉爲行路:親骨肉之間也會變得像陌生人一樣。骨肉,有血緣關係的人。行路,路人,比喻毫無關係的人。

17.董:督責。

18.振:通「震」,震懾。

19.苟免而不懷仁:(臣民)只求苟且免於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

20.怨不在大:(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

21.可畏唯人:可怕的只是百姓。人,本應寫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諱而寫作「人」。

22.載舟覆舟:這裏比喻百姓能擁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統治。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23.見可欲: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出自《老子》第三章「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下文的「知足」、「知止」(知道適可而止),出自《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4.將有所作:將要興建某建築物。作,興作,建築。

25.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寧。

26.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危,高。

27.則思謙沖而自牧:就想到要謙虛並加強自我修養。衝,虛。牧,約束。

28.江海下而百川:江海處於衆多河流的下遊。下,居……之下。

29.盤遊:打獵取樂。

30.三驅:據說古代聖賢之君在打獵佈網時只攔住三面而有意網開一面,從而體現聖人的「好生之仁」。另一種解釋爲田獵活動以一年三次爲度。

31.敬終:謹慎地把事情做完。

32.慮壅(yōng)蔽:擔心(言路)不通受矇蔽。壅,堵塞。

33.想讒邪: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讒佞奸邪。讒,說人壞話,造謠中傷。邪,不正派。

34.正身以黜(chù)惡: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黜,排斥,罷免。

35.宏茲九德:弘揚這九種美德。九德,指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

36.簡:選拔。

37.效:獻出。

38.松喬:赤松子和王子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39.垂拱:垂衣拱手。比喻很輕易的天下就實現大治了。

40.無爲:道家主張清靜虛無,順其自然。

參考資料:

1、陳妙雲,張林林.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103-104

2、張泉.高中全程學習奪冠方略.語文.4:必修.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66

諫太宗十思疏創作背景

  《諫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的諫議大夫魏徵,在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上書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文章中,魏徵緊扣「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對這個安邦治國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闢的論述。

諫太宗十思疏賞析

  《舊唐書》曾讚揚魏徵的奏疏「可爲萬代王者法」。對於魏徵這篇奏疏,唐太宗非常重視,說它是「言窮切至」,使得自己「披覽亡倦,每達宵分」。他還曾使用「載舟覆舟」的比喻來訓戒太子。宋、明、清三代的一些君主,也經常拜讀這篇奏疏,用以規戒自己。由此可見它在封建時代的重要意義。即使到了現代,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觀點,也仍有值得借鑑的意義。

  這篇奏疏,在寫作上很有其特色,它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文章根據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績之後,逐漸驕傲自滿,生活日趨奢靡地情況,指出了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不可以「竭誠以待下」,必然會使「骨肉爲行路」,最後導致至親疏遠,君臣解體,離心離德,難於保守天下。奏疏不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危害的道理講得清清楚楚,而且還對症下藥,提出「十思」的措施,既明確具體,又實用而不空泛,針對性很強。

  奏疏從頭至尾,多用駢偶,或相對爲文,或排比論述,辭工文暢,音律和諧,鏗鏘成韻,讀來如覺連珠滾動,文章一氣呵成,論述步步爲營,氣勢雄健有力,警示振聾發聵。

  《諫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諫議大夫魏徵寫給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鑑不遠,故能勵精圖治。隨着功業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徵以此爲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先以比喻開篇,通過成敗得失的比較推論,歸結到「可畏惟人」,指出了爭取人心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魏徵緊扣「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規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儉,不輕用民力。這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安邦治國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闢的論述,其主題是在於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君王必須努力積聚德義,具體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十個建議。寫得語重心長,剴切深厚。

  魏徵敢於直諫,在貞觀年間先後上疏二百餘道,強調「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對唐太宗開創的千古稱頌的「貞觀之治」起了重大作用。而全文主要闡明的是爲人君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主旨。《諫太宗十思疏》的精神,主要是規勸唐太宗在「貞觀之治」取得成就以後,仍要牢記隋亡的教訓,「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善始」、「克終」,以「積其德義」,使國家達到到長治久安的局面。

  《古文觀止》評價:通篇只重一「思」字,卻要從道義上看出,世主何嘗不勞神苦思,但所思不在德義,則反不如不用思者之爲德也。魏公十思之論,剴切深厚可與三代謨、誥並傳。

  魏徵這篇諫疏是規勸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文章第—段即開宗明義,用樹木、河流作比,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第二段分析「取易守難」的道理,並從「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入手,得出守成之君「所宜深慎」的結論,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說服力。第三段提出「十思」的具體內容。所謂「十思」,歸納起來,即戒奢安民、思危反滿、寬容仁慈、慎始善終、虛心納言、拒邪黜奸、刑賞以法。

  以「固本思源」爲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

  開篇並沒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內容,而是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打開話題。「臣聞」的口氣不卑不亢,令人警醒。先從正面說,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引出正題:「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三個排比句,兩個作比喻,一個明事理,淺顯易懂,不容置疑。再從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望國之治,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這樣就加重了強調意味。反問的一句,差不多帶有「挑釁」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處。接着,進一步明確指出,「人君」地位高,責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要想國家長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一樣荒誕。這一段的結尾,照應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與「水」的比喻。

  第二段

  總結歷史經驗,並從創業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終者蓋寡。」開頭幾句,寥寥數語,就概括了歷代君主能創業不能守成的普遍規律,這雖說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國之安」,就必須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來,作者以「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設問,引出更爲具體的分析論證,指出「殷憂」與「得志」的不同心態:殷憂,則竭誠待人;得志,則縱情傲物。而「竭誠則吳越爲一體,傲物則骨肉爲行路」,對人的態度不同,其結果反差強烈,這說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成敗的關鍵。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動用嚴刑也無濟於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這裏借鑑古人的論述,將君和民的關係比作水與舟的關係,發人深省。

  第三段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體做法,即「十思」。「十思」的核心內容是正己安人,但具體又有所側重。「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這兩條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等;「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這兩條是戒驕戒躁,勸皇帝要恪守職分,不驕不躁,虛懷若谷,從諫如流;「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爲度」,是勸皇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慾望,要持之有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是勸皇帝勤勉政事,處置謹慎,不要怠惰;「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是說「兼聽則明」,放低身段,多聽取臣下的意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是說「偏聽則暗」,自己有傾向直臣,罷黜小人;「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是說賞罰要按國家尺度實行,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頗。「十思」就是十條勸戒,語語坦誠,字字驚心。文章最後從正面論述做到「十思」的好處,描繪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從用人,納諫,賞罰,多方來講、其中提到的「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即「用人」「納諫」策略,實際上成爲初唐的治國方略,創造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魏徵提出的「十思」能給我們哪些寫作的啓示呢?

  一是陳述意見的針對性。這奏疏是給皇帝看的,是用來勸諫皇帝的,所以「十疏」所陳述的內容無一不針對帝王的易犯病,又無一不爲「垂拱而治」的封建統治着想,使唐太宗樂於接受。二是思考問題的全面性。這「十思」的內容涉及到與帝王冶國興邦有關的十個問題。從生活到政治,從人個慾望以品德修養,凡存在的主要問題作者全都考慮到。不但指出問題,而且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是面面俱到,煞費苦心。三是安排條款的序列性。「見可欲」「將有作」「念高危」「懼滿溢」「樂盤遊」「憂懈怠」「慮雍蔽」「懼讒邪」「恩所及」,排列井井有條,多而不亂。四是語言表達的齊整性。「十思」十句,句式大致相同,構成排比,一氣呵成,形成齊整,氣勢磅礴。顯然,這篇古代佳作給我們帶來很多有益的寫作啓發。

  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恫嚇人們,結果只能使人們圖求苟且以免於刑罰,卻不會懷念國君的恩德,表面上態度恭敬,可是心裏並不服氣。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像水一樣,可以載船,也可以翻船,這是應該特別謹慎的。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是它的根系牢固;想要河流長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多聚積道德仁義。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漢族,隋唐時期鉅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文貞,爲凌煙閣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論大都收錄《魏鄭公諫錄》和《貞觀政要》兩本書裏。 ...

魏徵朗讀
()

猜你喜歡

好風如縷月如圭,破曉乘軺西復西。野漲忽迷三裏渡,村謳猶唱六郎堤。

一鞭古驛尋沙遠,幾樹垂楊映水低。稍喜紅曦猶未透,趁涼且自過前溪。

()

朝鞍早過鳳樓西,雨浥輕塵未有泥。

頒宴百壺人共醉,演綸雙筆客同攜。

紫微舊刻蘭堂閟,朱字新牌藝院題。

更識訓詞深厚意,言成膏澤惠編齊。

()

爲訪山居勝,門前一水分。寧知牽世網,未果謝人羣。

滿徑翳秋草,虛窗閒白雲。非關乘雪興,了恨未逢君。

()

英英道山友,贈我深林芳。入室與俱化,同心如此香。

紉之可爲佩,不採庸何傷。三複韓子操,援琴鼓揚揚。

()

主家富敵國,金谷年年春。樓臺艷羅綺,交疏鏤檀沉。

黃金易歌笑,明珠買妾身。火浣裁舞衣,珊瑚如拆薪。

一朝禍兇豎,無乃爲妾嗔。捐驅尚可惜,未足酬主恩。

昨日掌中珠,今日掌中珠,今日道上塵。女子猶乃爾,區區徒美新。

()

蹊。既見遊子發,

登舟傍寒溪。沿江抵海澨,

行陸至膠西。入門喜在顏,

上堂拜阿{上彌下女}。四鄰持壺酒,

雞蹠間豚蹄。親戚慶問畢,

詩書速整齊。即有求賢詔,

與子不久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