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一

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一朗讀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譯文:身佩鵰羽製成的金僕姑好箭,旌旗上紮成燕尾蝥弧多鮮艷。

注釋:鷲:大鷹;翎:羽毛;金僕姑:箭名。燕尾:旗上的飄帶;蝥弧:旗名。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譯文:大將軍威嚴地屹立發號施令,千軍萬馬一呼百應動地驚天。

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一注音

ㄐㄧㄡˋ ㄌㄧㄥˊ ㄐㄧㄣ ㄆㄨˊ ㄍㄨ , ㄧㄢˋ ㄨㄟˇ ㄒㄧㄡˋ ㄇㄠˊ ㄏㄨˊ 。

ㄉㄨˊ ㄌㄧˋ ㄧㄤˊ ㄒㄧㄣ ㄌㄧㄥˋ , ㄑㄧㄢ ㄧㄥˊ ㄍㄨㄥˋ ㄧ ㄏㄨ 。

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一釋義

譯文

身佩鵰羽製成的金僕姑好箭,

旌旗上紮成燕尾蝥弧多鮮艷。

大將軍威嚴地屹立發號施令,

千軍萬馬一呼百應動地驚天。

註釋

鷲:大鷹;

翎:羽毛;

金僕姑:箭名。

燕尾:旗上的飄帶;

蝥弧:旗名。

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一賞析

  此詩一題《和張僕射塞下曲》。詩共六首,分別寫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讚美之意。此作爲第一首,歌詠邊塞景物,描寫將軍發號時的壯觀場面。

  前兩句用嚴整的對仗,精心刻劃出將軍威猛而又矯健的形象。「鷲翎金僕姑」,是寫將軍的佩箭。「金僕姑」,箭名,《左傳》:「乘丘之役,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箭用金做成,可見其堅銳。並且用一種大型猛禽「鷲」的羽毛(「翎」)來做箭羽,既美觀好看,發射起來又迅疾有力,威力無窮。「燕尾繡蝥弧」(蝥音wù),是寫將軍手執的旗幟。「繡蝥弧」,一種軍中用作指揮的旗幟,《左傳》:「穎考叔取鄭之旗蝥弧以先登。」這種象燕子尾巴形狀的指揮旗,是繡制而成的,在將軍手中顯得十分精美。這兩句沒有直接寫將軍的形貌,只是從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幟落筆,而將軍的矯健身影已經屹立在讀者面前。詩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鷲」和輕捷的「燕」這兩種飛禽,藉以象徵人物的精神狀態。通過這兩句的描寫、襯託,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幹練的軍事將領的形象,躍然紙上。

  後兩句寫發佈新令。將軍巋然獨立,只將指揮令旗輕輕一揚,那肅立在他面前的千營軍士,就齊聲發出呼喊,雄壯的吶喊之聲響徹雲天、震動四野,顯示出了豪壯的軍威。「獨立」二字,使前兩句中已經出現的將軍形象更加挺拔、高大,並且與後面的「千營」形成極爲懸殊的數字對比,以表明將軍帶兵之多,軍事地位之顯要,進一步刻劃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輕輕一揚,就「千營共一呼」,在整齊而雄壯的吶喊聲中,「千營」而「一」,充分體現出軍隊紀律的嚴明,以及將軍平時對軍隊的嚴格訓練,顯示出了無堅不摧、無攻不克的戰鬥力。這一句看似平平敘述,但卻筆力千鈞,使這位將軍的形象更爲豐滿突出,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絕句中,像這首詩這樣描寫場面如此壯闊,聲勢如此浩大的作品,並不多見。前兩句對仗工整,在嚴整中收斂力量;後兩句改爲散句,將內斂的力量忽然一放,氣勢不禁奔湧而出。這一斂一放,在極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極爲豐富的內容,顯示出強大的力量。

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爲集賢學士,祕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爲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爲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

盧綸朗讀
()

猜你喜歡

未識丹青意,憑欄試解潮。

煙雲朝起陸,汀渚暮生潮。

山卓數枝筆,天橫一幅綃。

霞收紅暈淺,溪褪綠痕消。

個裹風煙冷,於中景物饒。

飛黃凌翠閣,寒碧瞰紅橋。

酒盡香凝甕,詩成錦掣標。

朱衣扶客醉,翠袖殢人嬌。

屏帳接千裏,畫圖連九霄。

長風來水尾,斜日轉山腰。

赤腳支筇穩,蒼頭控馬驕。

老臣今已矣,兒女總金貂。

()

若不坐禪銷妄想,即須行醉放狂歌。
不然秋月春風夜,爭那閒思往事何。

()

叉魚春岸闊,此興在中宵。大炬然如晝,長船縛似橋。
深窺沙可數,靜搒水無搖。刃下那能脫,波間或自跳。
中鱗憐錦碎,當目訝珠銷。迷火逃翻近,驚人去暫遙。
競多心轉細,得雋語時囂。潭罄知存寡,舷平覺獲饒。
交頭疑湊餌,駢首類同條。濡沫情雖密,登門事已遼。
盈車欺故事,飼犬驗今朝。血浪凝猶沸,腥風遠更飄。
蓋江煙冪冪,拂棹影寥寥。獺去愁無食,龍移懼見燒。
如棠名既誤,釣渭日徒消。文客驚先賦,篙工喜盡謠。
膾成思我友,觀樂憶吾僚。自可捐憂累,何須強問鴞.

()

令子內庭書制誥,佳孫復作序班郎。一門三代霑恩澤,更着錦衣歸故鄉。

()

昔我之來柳依依,今我之別山川落葉聲離離。停杯撫劍不能別,此別不飲將何如。

長魚橫盤尾如帚,六龍行炙膳夫手。我自長歌子有酒,男兒快意三百杯。

何須交臂令心哀,北風吹人歸去來。

()

漁樵並舍兩相忘,三徑回看久就荒。只有生平真活計,湖光萬頃接山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