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雪後書事二首

次韻雪後書事二首朗讀

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

譯文:江邊的幾樹梅花真是令人惆悵,我拄着藜杖在樹下徘徊,離開,又回來。

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譯文:先前白雪覆蓋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無處找尋,昨天夜裏伴着皎潔的月光,梅花依舊凌寒盛放。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

譯文:今日我想折下幾枝來送給遠方的那個我憐愛的人,遺憾的是相思這場劫已化爲灰燼。

注釋:劫成灰:古印度傳說世界經歷若幹萬年毀滅一次,重新再開始,這樣一個週期叫做一「劫」,後人借用「劫」指天災人禍。「劫灰」本爲「劫火」之餘灰,此處當指災禍後留下的殘跡。

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譯文:我在樹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時分,寒鴉歸巢,且遠遠的望着那扇柴門,獨自歸去。

滿山殘雪對虛堂,想似當年輞口莊。

門掩不須垂鐵鎖,客來聊復共藜牀。

故人聞道歌圍暖,妙語空傳醉墨香。

莫爲姬姜厭憔悴,把酒論文話偏長。

次韻雪後書事二首注音

ㄔㄡˊ ㄔㄤˋ ㄐㄧㄤ ㄊㄡˊ ㄐㄧˇ ㄕㄨˋ ㄇㄟˊ , ㄓㄤˋ ㄌㄧˊ ㄒㄧㄥˊ ㄖㄠˋ ㄑㄩˋ ㄏㄞˊ ㄌㄞˊ 。

ㄑㄧㄢˊ ㄕˊ ㄒㄩㄝˇ ㄧㄚ ㄨˊ ㄒㄩㄣˊ ㄔㄨˋ , ㄗㄨㄛˊ ㄧㄝˋ ㄩㄝˋ ㄇㄧㄥˊ ㄧ ㄐㄧㄡˋ ㄎㄞ 。

ㄓㄜˊ ㄐㄧˋ ㄧㄠˊ ㄌㄧㄢˊ ㄖㄣˊ ㄙˋ ㄩˋ , ㄒㄧㄤ ㄙ ㄧㄥ ㄏㄣˋ ㄐㄧㄝˊ ㄔㄥˊ ㄏㄨㄟ 。

ㄔㄣˊ ㄧㄣˊ ㄖˋ ㄌㄨㄛˋ ㄏㄢˊ ㄧㄚ ㄑㄧˇ , ㄑㄩㄝˋ ㄨㄤˋ ㄔㄞˊ ㄐㄧㄥ ㄉㄨˊ ㄗˋ ㄏㄨㄟˊ 。

ㄇㄢˇ ㄕㄢ ㄘㄢˊ ㄒㄩㄝˇ ㄉㄨㄟˋ ㄒㄩ ㄊㄤˊ , ㄒㄧㄤˇ ㄙˋ ㄉㄤ ㄋㄧㄢˊ ㄨㄤˇ ㄎㄡˇ ㄓㄨㄤ 。

ㄇㄣˊ ㄧㄢˇ ㄅㄨˋ ㄒㄩ ㄔㄨㄟˊ ㄊㄧㄝˇ ㄙㄨㄛˇ , ㄎㄜˋ ㄌㄞˊ ㄌㄧㄠˊ ㄈㄨˋ ㄍㄨㄥˋ ㄌㄧˊ 牀。

ㄍㄨˋ ㄖㄣˊ ㄨㄣˊ ㄉㄠˋ ㄍㄜ ㄨㄟˊ ㄋㄨㄢˇ , ㄇㄧㄠˋ ㄩˇ ㄎㄨㄥ ㄔㄨㄢˊ ㄗㄨㄟˋ ㄇㄛˋ ㄒㄧㄤ 。

ㄇㄛˋ 爲 ㄐㄧ ㄐㄧㄤ ㄧㄢˋ ㄑㄧㄠˊ ㄘㄨㄟˋ , ㄅㄚˇ ㄐㄧㄡˇ ㄌㄨㄣˋ ㄨㄣˊ ㄏㄨㄚˋ ㄆㄧㄢ ㄔㄤˊ 。

次韻雪後書事二首釋義

譯文

其一

江邊的幾樹梅花真是令人惆悵,我拄着藜杖在樹下徘徊,離開,又回來。

先前白雪覆蓋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無處找尋,昨天夜裏伴着皎潔的月光,梅花依舊凌寒盛放。

今日我想折下幾枝來送給遠方的那個我憐愛的人,遺憾的是相思這場劫已化爲灰燼。

我在樹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時分,寒鴉歸巢,且遠遠的望着那扇柴門,獨自歸去。

註釋

⑴次韻:舊時古體詩詞寫作的一種方式,使按照原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書事:記事。書是書寫、記錄的意思。

⑵劫成灰:古印度傳說世界經歷若幹萬年毀滅一次,重新再開始,這樣一個週期叫做一「劫」,後人借用「劫」指天災人禍。「劫灰」本爲「劫火」之餘灰,此處當指災禍後留下的殘跡。

次韻雪後書事二首賞析

  這首詩的題目爲「次韻雪後書事」。這首詩是一首和詩。和詩是朋友之間用詩相互酬答的一種方式。這種朋友之間的相互酬答,既可以是面對面的,也可以是身在異處通過書信的形式來進行的。根據詩中的「折寄遙憐」、「相思」、「獨自回」等詞可知,這首詩顯然屬於後者。這首詩是一首記事詩。詩歌所記何事?且看詩歌本身。

  詩歌開首就用一個直接表達感情的詞「惆悵」,不僅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且獲總領全篇之效。此詞的作用雖然易解,但問題是,誰人「惆悵」,爲何「惆悵」。誰在「惆悵」呢?首句說「惆悵江頭幾樹梅」,莫非梅在惆悵?根據頷聯,前時雖曾大雪壓梅,然梅已在昨夜雪後綻放枝頭,當無惆悵之理由。既然不是梅在惆悵,惆悵的就只能是詩人自己。詩人開篇就說自己「惆悵」,可見其「惆悵」之濃之深。詩人作詩,當蓄積的感情於提筆之際濃烈得難以化解時,便無暇慢條斯理的運用所謂的技巧表達之,而常常在詩歌的開頭直接予以發泄,若李白之「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難》),即爲此類。然則,詩人爲何惆悵?是因爲江頭只有幾樹梅,爲梅之少而惆悵嗎?恐亦不是。爲何?因爲梅雖是中國古代詩人的愛物,但其詩中的梅多以株,甚至以枝論,若「牆角數枝梅」之類,然未見有詩人因此而惆悵者。因此,朱熹之惆悵當非爲梅而爲其內心本有之情緒。既然詩人非爲梅惆悵,爲何要以「江頭幾樹梅」緊承其後?因爲詩人要借江頭的這幾樹梅來紓解心中之惆悵。

  詩歌第二句雲,「杖藜行繞去還來」。「杖藜」者,柺杖也。此句寫詩人之行爲。詩人手扶柺杖繞行於梅下,去而復來,何也?乃因詩人愛梅,不忍離去耶?此種可能雖不能排除,然結合首句與第三四聯看,似理解爲詩人因惆悵極深,徘徊難去,更爲妥當。

  頷聯憶尋梅之經歷。「前時雪壓無尋處」,似爲詩人惆悵之因。然昨夜雪停,梅已於月下綻放,因雪無處尋梅的惆悵當煙消雲散,何以今日仍惆悵難抑?此句再次表明,詩人的惆悵非爲梅也。整聯寫詩人尋梅之經歷,卻以「雪壓」表現梅生存環境之惡劣,從反面襯託梅冒寒綻放的堅貞品質;且詩人強調梅於月明之夜綻放,乃借明月烘託梅之高潔品格。詩人於此聯宕開一筆,不寫自己的惆悵,而憶尋梅之經歷,既使詩歌在章法上顯得搖曳多姿,又爲下聯寫折梅寄意做鋪墊。

  頸聯是理解全詩的關鍵。上聯「折寄遙憐人似玉」,意謂折一枝梅寄送給似玉的遠人。問題是,詩人爲何將遠人比作「玉」?「憐」又當作何解釋?有人認爲,此處的遠人是一位貌美如玉的女子,「憐」是愛的意思。誠恐不妥。首先,一位走路都需手扶杖藜的老者因爲思念一位年輕女子而惆悵得在梅下繞去繞來,去而復來,實在有失體統。再者,這樣解釋與下聯「相思應恨劫成灰」在意思上也難以聯繫起來。「相思應恨劫成灰」應是詩人的想象,是詩人想象遠人思念自己時的情狀。爲什麼這麼說?因爲此句中的一個「應」字。「應」是「應該」的意思,應該怎麼怎麼,乃是一種推測。此句若寫的是詩人自己,當然無需推測;既然用了推測,只能是詩人的想象。詩人想象這個似玉之人在思念自己的時候,心中還有「恨」。「恨」什麼?「劫成灰」。從中便可推測,詩人要寄梅與之的人必是經歷了某種嚴重的禍患,因此,詩人想象他在對自己的思念中仍帶有怨恨。至此,詩人何以要寄梅與他,何以要喻他爲「玉」就明白了。原來詩人是希望他雖經歷磨難卻能像梅一樣堅貞不屈,像玉一樣保持高潔人格。原來詩人惆悵並非爲自己,而是爲朋友;詩人「杖藜行繞去還來」原來是在爲朋友憂慮擔心。

  詩人的憂慮和擔心是如此之深,乃至於行繞於梅下「沉吟」而忘記了時間,直至「日落」時寒鴉飛起才被驚醒獨自悵然而歸。尾聯仍重在對詩人行爲的描寫。「沉吟」描寫詩人行繞於梅下滿腹心思的樣子,再次表現其內心難以排遣的「惆悵」。「獨自回」,表現其孓然一身返回時的孤寂落寞。當然,尾聯也有對環境的渲染。「日落」、「寒鴉起」一方面渲染環境的冷寂、悽清,烘託詩人內心的孤寂落寞;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其徘迴於梅下時間之長,突出其「惆悵」之深。

  這首詩以「書事」爲題,句句都是在描寫詩人的行爲。這些描寫爲讀者展示了一位思念遠友,爲朋友的遭遇滿懷憂慮的老者形象。高考命題人認爲這首詩是詠梅詩,實爲不妥。詠物詩,所詠之物是整首詩描寫的主體,詠物的目的或借物喻人,或託物言志,或兼而有之。這首詩雖然寫了梅,卻沒有對其做正面描寫,雖然也表現了梅的品格,目的卻不在此。在詩中,梅只是詩人用以慰藉自己鼓勵朋友的憑藉,而不是要着意表現的對象。如此,不能說其是詠物詩。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諡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朱熹朗讀
()

猜你喜歡

趙子貧愈好,吟詩送此生。

焚巢同旅鳥,泛宅老書檠。

八座清門戶,王塘好弟兄。

杉棚先辱和,欲報怨無瓊。

()

南山如碧環,缺處蒼崖開。當年造物手,辦此何神哉。

睥睨倚天壁,千古封莓苔。源源萬斛泉,飛出重山來。

白龍三百丈,行處鳴春雷。巨石若棟宇,磊砢相推排。

跳波與濺沫,餘怒猶喧豗。我來值杪秋,萬壑風聲哀。

黃花雜紅樹,錦繡紛巖隈。奇勝夙所貪,欲去仍裴佪。

題詩還自笑,愧我非仙材。

()

先生一向事虛皇,天市壇西與世忘。環堵養龜看氣訣,
刀圭餌犬試仙方。靜探石腦衣裾潤,閒煉松脂院落香。
聞道徵賢須有詔,不知何日到良常。
冥心唯事白英君,不問人間爵與勳。林下醉眠仙鹿見,
洞中閒話隱芝聞。石牀臥苦渾無蘚,藤篋開稀恐有雲。
料得虛皇新詔樣,青瓊板上綠爲文。
鳳骨輕來稱瘦容,華陽館主未成翁。數行玉札存心久,
一掬雲漿漱齒空。白石煮多熏屋黑,丹砂埋久染泉紅。
他年欲事先生去,十賚須加陸逸衝。

()

舴艋爲舟力幾多。江頭雲雨半相和。殷勤好,下長波。

半夜潮生不那何。

()

賢哉三謝後,分命守開州。卓犖才聲重,循良政績優。

論交當早歲,惜別已深秋。五馬馳官道,雙旌指驛樓。

由來今刺史,即是古諸侯。屈指三霜後,榮遷拜冕旒。

()

五採斕斑好毛羽,金沙石礫映毰毸。

我無御史西臺望,安用一雙鸂鶒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