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朱慶餘

酬朱慶餘朗讀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譯文:一個剛剛經過修飾打扮,從清澈明淨,風景優美的鑑湖中走出來的採菱女。採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長得漂亮,但因過分愛美,卻又自我思量起來。

注釋:越女:越國美女,西施。出鏡心:出現任明鏡中,意即攬鏡自照。更:又。沉吟:猶豫不決。

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版本一)

譯文:儘管有許多別的姑娘身上穿着齊地出產的精美綢緞做成的衣服,卻並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這採菱女的一曲歌才值千金。

注釋:齊紈:齊地出產的細絹。菱歌:採菱所唱的歌。敵:通「抵」,比得上。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敵萬金。(版本二)

酬朱慶餘注音

ㄩㄝˋ ㄋㄩˇ ㄒㄧㄣ ㄓㄨㄤ ㄔㄨ ㄐㄧㄥˋ ㄒㄧㄣ , ㄗˋ ㄓ ㄇㄧㄥˊ ㄧㄢˋ ㄍㄥˋ ㄔㄣˊ ㄧㄣˊ 。

ㄑㄧˊ ㄨㄢˊ ㄨㄟˋ ㄕˋ ㄖㄣˊ ㄐㄧㄢ ㄍㄨㄟˋ , ㄧˋ ㄑㄩˇ ㄌㄧㄥˊ ㄍㄜ ㄉㄧˊ ㄨㄢˋ ㄐㄧㄣ 。( ㄅㄢˇ ㄅㄣˇ ㄧ )

ㄩㄝˋ ㄋㄩˇ ㄒㄧㄣ ㄓㄨㄤ ㄔㄨ ㄐㄧㄥˋ ㄒㄧㄣ , ㄗˋ ㄓ ㄇㄧㄥˊ ㄧㄢˋ ㄍㄥˋ ㄔㄣˊ ㄧㄣˊ 。

ㄑㄧˊ ㄨㄢˊ ㄨㄟˋ ㄗㄨˊ ㄕˊ ㄖㄣˊ ㄍㄨㄟˋ , ㄧˋ ㄑㄩˇ ㄌㄧㄥˊ ㄍㄜ ㄉㄧˊ ㄨㄢˋ ㄐㄧㄣ 。( ㄅㄢˇ ㄅㄣˇ ㄦˋ )

酬朱慶餘釋義

譯文

一個剛剛經過修飾打扮,從清澈明淨,風景優美的鑑湖中走出來的採菱女。採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長得漂亮,但因過分愛美,卻又自我思量起來。

儘管有許多別的姑娘身上穿着齊地出產的精美綢緞做成的衣服,卻並不值得世人看重,唯有這採菱女的一曲歌才值千金。

註釋

酬(chóu):酬答。

朱慶餘:詩人朋友,寶曆進士,祕書省校書郎。

越女:越國美女,西施。

出鏡心:出現任明鏡中,意即攬鏡自照。

更:又。

沉吟:猶豫不決。

齊紈(wán):齊地出產的細絹。

菱歌:採菱所唱的歌。

敵:通「抵」,比得上。

參考資料:

1、趙彩娟,鬱慧娟,溫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補選》: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146頁

2、劉士林.《牀前明月光:唐詩閱讀筆記,》:濟南出版社,2005年05月:第204頁

酬朱慶餘創作背景

  寶曆年間(825—827)朱慶餘在秋風蕭瑟、科舉考試前夕,揹着行囊,來到長安,作了《近試上張水部》,寫給當時任職水部郎中的詩人,詩人收到這首婉約隱喻詩之後,莞爾一笑,當下就提筆寫了這首詩,暗示他不必爲這次考試擔心。

參考資料:

1、俞平伯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年:第1074頁

酬朱慶餘賞析

  「越女新妝出鏡心」,越地出美女,而朱慶餘恰好又是越州人,這簡直是天緣巧合,作者把朱慶餘比做一個剛剛經過修飾打扮,從清澈明淨,風景優美的鑑湖中走出來的采菱女。這一句,表面上說越女天生麗質,再加上精心的妝飾打扮,自然更加美艷動人,實際上是說朱慶餘有良好的先天素質,再加上後天的刻苦學習,自然是德才兼備,文質彬彬。

  「自知明艷更沉吟」,表面上是說采菱女自己也知道自己長得漂亮,但因過分愛美,卻又自我思量起來,實則是說朱慶餘雖然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文章不錯,但還沒有足夠的信心,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得到考官的賞識。詩的後兩句,緊扣「更沉吟」三個字,針對朱慶餘的疑慮,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朱慶餘的讚賞之情。

  「齊紈未足人間貴」,這句表面是說,儘管有許多別的姑娘身上穿着齊地出產的精美綢緞做成的衣服,卻並不值得世人看重。「齊紈」,在這裏比喻表面的、花哨的東西。整句是說,表面的華而不實的東西並不值得看重,言外之意是,朱慶餘並不是一個華而不實、徒有其表的人,便自然引出最後一句「一曲菱歌敵萬金」。

  「一曲菱歌敵萬金」,《采菱》是古曲,是高雅的曲子,在這裏意指真才實學。一益高雅的《采菱曲》比萬金都有價值。同時也是告訴朱慶餘你的文章很有價值,我很欣賞,金榜題名沒有問題。結合後兩句,作者除回答了朱慶餘的疑問以外,還肯定了朱慶餘的德行文章.告訴朱慶餘:在我眼裏你不是一個徒有其表、華而不實的人。我很欣賞你。

  該詩表達含蓄蘊藉,趣味橫生,當人們透過它的字面意思而體味到它的內在含義的時候,往往不由自主地發出會心的微笑。結構上,全詩四句,渾然一體,結構謹嚴。前兩句針對朱慶餘的原詩,首先肯定了朱慶餘的人品文章,指出他雖自負才華但仍信心不足;三四兩句緊扣「更沉吟」三字,一方面回答了朱慶餘的疑問,另一方面對朱慶餘的文章作了高度評價。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爲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爲,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爲烏江人。 ...

張籍朗讀
()

猜你喜歡

晦翁一別遂千秋,跨鹿乘雲何處遊。

人隨流水去不返,名與好山空自留。

峯巒楫楫田園淨,藤剌深深磴道幽。

寶匣塵生絃索斷,遺音重撫淚雙流。

()

廢堞披榛舊,羈臥畢命心。

江湖吞故壑,貌相匪斯今。

激烈功名在,低徊歲月深。

胥門沙衍淺,碑首未應沉。

()

此水有傲骨,千秋出處艱。左行防陷澤,北注復歸山。

白石漱不盡,貞禽去即還。流香莫嫌近,蘭芷老逾慳。

()

西巖一磬長,僧起樹蒼蒼。開殿灑寒水,誦經焚晚香。

竹風雲漸散,杉露月猶光。無復重來此,歸舟凌夕陽。

()

少年無大過,臨老重複止。

自言衰病根,死在酒杯裏。

今年各南遷,百事付諸子。

誰言瘴霧中,乃有相逢喜。

連牀聞動息,一夜再三起。

泝流俯仰得,此病竟何理。

平生不尤人,未免亦求己。

非酒猶止之,其餘真止矣。

飄然從孔公,乘桴南海涘。

路逢安期生,一笑千萬祀。

()

嬌兒忍冷戲牀前,貪笑癡啼也可憐。烏桕林空紅葉溼,蕭蕭煙火對愁眠。

()